2007年5月30日

雖然有爭吵,但依然堅持彼此的承諾

你會是我永遠的最愛的,放心!
我會一直愛你,到人生命的盡頭的。
親愛的加油好嗎?
在基督耶穌裡,我們永不分離。

這是我的承諾,
一輩子的承諾。

2007年5月28日

我的孩子沒有輸在起跑點上

身為父母,我也深怕恩得「輸在起跑點上」。
如果連起跑點都輸了,作父母的面子往哪擺?

每天晚上九點半,是仰德大道二段二巷收垃圾的時間。和其他的地方一樣,清潔隊總是派出兩組人馬,一組是資源回收,另一組是收一般垃圾。

如果恩得還沒睡,我會帶著恩得站在門口歡迎垃圾車阿伯來到。開始的時候,我叫恩得給阿伯們揮揮手,然後告訴他:「這些阿伯很辛苦,我們要謝謝他們」。

幾次之後,恩得就主動站在門前的欄杆,才聽見垃圾車的音樂,拼命揮手,就生怕錯過給阿伯們道謝的機會。

今天晚上,我帶著恩得從圖書館步行回家,才看見垃圾車車頂的黃色燈光閃耀,我還來不及反應,恩得就主動要求我陪他站在外面要給阿伯們揮手。當然,我就陪著他站在門口揮手。這些隊員大概也認識恩得這號小朋友,所以每個人也都熱情地跟恩得揮手回應。

我看著恩得那麼認真拼命地揮手,眼眶也不住紅了。

教導我的孩子從小尊重每一個用雙手、流汗努力工作的人:這是我的孩子的起跑點,我的孩子沒有輸在起跑點上!

參加ECBC Conference

從禮拜二起四天,我將前往新加坡參加第二屆Enthic Chinese Biblical Congress。這個國際學術研討會是由一群在美國任教的華裔聖經學者所發起,原來是附屬於美國聖經文學協會SBL底下的一個討論會(colloquium),除了每年SBL年會固定的聚集之外,四年前第一次把會場移往香港,以便讓更多的亞洲華裔聖經學者參加。

其實這個學術研討會預設的參與對象必須要具備博士以上資格者才能參加,不過我透過徐萬麟老師毛遂自薦,取得主辦單位的接納當個「觀察員」(observer)。除了必須繳納報名費和住宿費新幣150元之外,沒有其他差別。

雖是小小的觀察員,不過大會的主要核心幹部都是我所熟識的老師/朋友,例如聯合聖經公會的彭國瑋博士是我神碩階段時的指導教授,VTS的葉約翰老師是第一位榮獲耶魯大學神學博士台神校友,藉著我們共同的老師駱維仁博士的關係,這幾年之間葉老師給我相當多的幫助鼓勵,去年的SBL中蒙他引介許多ECBC的核心與我認識,開拓了我的視野。而ANTS的溫司卡教授更是我未來在ANTS的指導教授(註),所以這次約在新加坡見面,順便把未來的進修計畫提早跟他作個討論。而這幾位都是今年的主題講員。

為了回應國際情勢,這次大會的主題是「peace」,藉著不同領域的聖經學者的觀點來探討聖經中的「和平」觀點。
主要的演講有:

1.'Image of God as Foundation for Peace’
Archbishop John Ha
Chair: Dr Seow Choon Leong

2.‘Peace in the Gospels’
Dr Peng Kuo-wei
Chair: Dr Amanda Shao Tan

3.‘Struggle for Peace & Harmony in Indonesia’
Revd Pidyarto
Chair: Dr Augustinus Gianto

4.Peace that Surpasses all Understanding’
Dr John Yieh
Chair: Dr Wan Sze-kar

5.‘Road to Shalom in Isa 1-12’
Dr Gordon Wong
Chair: Dr Liz Ngan

6.‘Peace through Saman Chun’
Dr Seree Lorgunpai
Chair: Dr Daud Soesilo

4.Gal 3.28 & the Ethnic Chinese Biblical Scholars Conference’
Dr Richard Phua
Chair: Dr Eric Ng

(註)其實這幾週中發生了一些變化,因為上週一我突然接到溫司卡教授的來信,告知我他將要轉到德州的Perkings神學院任教。當然他在信中也保證我在ANTS的學習並不會因此受到影響,而且他短期內仍然必須兩地奔波,所以我們還是可以保持一個緊密的關係。所以這次去新加坡,一個重點就是要跟他討論未來學習的計畫細節。

2007年5月26日

我是個不知趣的傳道人

看了台灣首富嫁女兒,醜話先說前面,哪天若有親朋好友想要請我證婚,請先同意幾件事情:


一、結婚禮拜是新人在上帝和眾人面前的誓約,因此除非是渴慕上帝的祝福,請不要用「教堂結婚比較浪漫」的理由來找我證婚。

二、請先上過完整的婚姻輔導課程(成長團體、一對一諮商均可),請勿以太忙無藉口推託。

三、管你家是大富還是大貴,在教會內一律平等。過了禮拜堂大門,佈置由教會負責,禮拜天主日禮拜是怎樣佈置,結婚禮拜也就怎樣佈置。新人眾親友送的花籃,請排在教會大門以外,或者請直接送到宴會場所。

四、除了講道前的獻詩還有講道後的祝歌外,親晟五十所組的應援團一律謝絕,請移駕宴會廳。

五、還有什麼能比上帝的話更能祝福人呢?所以謝絕政治人物、大老闆在禮拜中講「祝詞」。

六、禮拜就是禮拜,結婚禮拜不是拿來償還人情的場合,禮拜程序由一名司會同工全程事奉即可,不要每個程序都叫一位牧師事奉,造成七八個牧師坐在台上好似「扮仙」。請記得,牧師多祝福不會比較多。

七、結婚禮拜是新人在上帝和眾人面前的誓約,除此之外,不相干人等(伴郎、伴娘、花童)請勿站在台前。(不過我認為最理想的狀況是不要伴郎伴娘和花童,因為除了擾亂禮拜會場、製造笑點之外,別無作用)

八、蔡恩得恕不外借當花童。

以上觀點若有得罪,請多包涵。

歹謝,因為我是個不知趣的傳道人。

基督徒大學生畢業前該讀的一本書

以前在長青的時候,張德麟牧師都會說:「每個長青學生在畢業之前。都應該讀完『近代神學淺說』(威廉赫登)、『自由社會的倫理』(巴克萊)這兩本書。」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兩本書所介紹的內容已經顯得過時。不過我相信對當時的學生來說,這兩本書是具有相當大的啟蒙的作用。

面對這個時代的信仰,我會建議:約拿單愛德華滋的「宗教情操真偽辨」作為基督徒大學生畢業前必讀的書目。

我記下第二部的標題內容,你應該就可以明白我為甚麼要提出這本書了:

第二部 一些不能證明我們的情感是來自真正救恩經歷的事情
1.強烈的情感
2.身體的激烈現象
3.熱愛談論信仰之事
4.外來的情感
5.情感由經文而來
6.充滿愛的情操
7.各類的情感
8.安慰與喜樂
9.外表的敬虔
10.開口讚美
11.自以為得救之確據
12.動人的見證

從這樣的標題看來,其實我們今天所面的問題,跟二百五十年前愛德華滋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

2007年5月23日

神學院不缺牧師啊

今天在餐廳吃飯的時候,聽到一位同工向外賓介紹台神未來的一些計畫,
其中一個構想是,要在學院中設立「客座牧師」,
請這些「客座牧師」協助同學靈性目養的工作,
提供實際的牧會經驗給同學幫助。

我聽了以後,回了一句:「神學院不缺牧師啊,我們有十幾個牧師喔」!

這位同工補了一句:「不,不,不,他們是教學的牧師,不是牧養的牧師。」

哈哈,斯斯有兩種,牧師也有兩種。真開了我眼界。

唉,怪不得那麼多人是「神學院無用論」的信徒。

2007年5月21日

Shalom我的朋友

謝謝良哲為今天的樂生守望祈禱會預備「Shalom我的朋友」作為今天散會前的詩歌。
散會時,大家手牽著手圍著一圈,唱著:「Shalom我的朋友」,
不過我想改成「Shalom我的弟兄與姊妹」



今天的經節:列王記上19:9-18
主題:只剩我一人

信息摘要:當以利亞疲憊、哀怨、灰心喪志時,上帝應許說將有未跪拜巴力的七千人存留。事實上,以利亞從未見過這七千人。從以利亞的眼光看,他只看見他一人,而從上帝的眼光看,卻有七千人。我們可能忽略了:以利亞就是那七千人中的第一人。

在樂生保存運動中,受到許多的打擊、污衊,在過程中有高潮有低潮。特別在低潮、痛苦中,我們可能埋怨上帝,覺得自己很孤單。但是,會不會其實我們正是那上帝所設立的七千人中的第一人?


不好意思,今天把照相機交給其宏時忘記把閃光燈打開,以致於在昏暗的蓬萊舍中大多數的照片都是晃動嚴重的。只有這幾張還可以見人。

牧師不敢面對的真相

這是一個聳動的題目,
其實要問:「你滿意牧師主日講台的信息內容嗎?」

一位南部教會的同工以自豪的口氣跟我炫耀說他們教會的敬拜團,定有非常嚴格的考核,達到標準後才能成為團員,而成為敬拜團同工後,一樣也持續會有嚴格的考核。

我想這樣的要求我沒有什麼意見,因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樣作,只不過是低標而已。如果每間教會都是這樣要求信徒,台灣教會復興不遠已。

敬拜團的成員要接受嚴格的訓練考核才能繼續成為同工,那麼,誰來對牧師的主日講台信息考核呢?若會友對於牧師主日講台信息覺得有意見、不滿意,那怎麼辦?

當教會為了訓練敬拜團成員的服事技巧,花錢請老師開班授課,甚至到處觀摩。可是似乎沒有看到精進牧師講台信息的訓練機構。

這兩三年到處做禮拜的心得,總覺得相對於日漸蓬勃的敬拜團,牧師的講台內容似乎沒有什麼變化。二十世紀的教會,講台上卻是高舉著十九世紀的聖經觀;會眾生活在聲光影像充斥的環境中,卻還得領受數十年不變的「三點式」講章。

我實在擔心,會友一窩蜂投入敬拜礸美,其實是對牧者講道的「不信任投票」:既然牧師講道空洞乏味,那麼唱唱跳跳總可以吧!

現在的教會有種奇怪的現象,敬拜團愈活潑、愈有專業的架式,好像代表教會主日禮拜的水準愈高。只是我無法確定受歡迎的敬拜團演出,代表牧師的講章也受到相同的肯定嗎?

悲慘的是:牧師被迫棄守講台,到舞台上淪為敬拜團的龍套。

最悲慘的是:牧師自己放棄講台的戰場,還樂為敬拜團的龍套。

愈來愈多教會把牧師講道放在整個程序的最後,是因「上帝的話語是禮拜的最高潮」;既然「上帝的話語是禮拜的最高潮」何不反過來,禮拜一開始就講道,然後最後再敬拜團演出,怎麼樣?

2007年5月19日

合一,就只為了增長嗎?

本期(2880期)教會公報報導高雄中會、壽山中會期望在公元2015年達到「十年新倍加」的目標,因此在日前舉辦兩中會大型的聯合宣教研討會。

分裂了三十年的高中、壽中在這兩三年中,在有心人的推動下,彼此開始有一些促進合一的聯合事工,我想這是好事一件,畢竟「靠著分裂而增長」的長老教會增長模式該告一段落了。從北到南,只要是名叫「迦南」的教會,幾乎都是從另一間分裂出來的,「迦南」不見得都是美的,卻常是掩飾分裂的修辭罷了。

不過,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兩中會的主事者不免俗的把「合一」與「宣教」扣在一起(不過要澄清的是,現今長老教會的宣教觀,其實就是指「教會牧養」)。從一系列研討會的主軸來看,「增長」顯然才是「宣教」要關注的要點。

不過,主事者在談論「教會增長」這樣的概念時,是抽離實境的談法。整個高中壽中共有超過一百五十間教會,分佈涵蓋高雄市、高雄縣;有山區也有漁村教會;有農村教會、也有都市教會;從高雄縣的最北邊大湖教會、木柵教會到最南邊的林園教會,直線距離超過一百公里。除了經濟地理的差異外,其中的牧長背景更是多元,有福音派、有靈恩派,也有「神學無用論派」,更有「茶經派」。

這麼豐富多元且複雜的區位因素,到了這個研討會中,全部都被略過,所謂的增長,被簡化成幾條抽離時空的「屬靈原則」。好像這一百多間教會服下這帖特效藥一切都美好。

一九八零年代,長老教會幾乎未曾聽聞過任何「教會增長策略」這樣的口號。然而,高俊明牧師坐牢的四年,其實正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中增長最快的期間,四年中信徒從十六萬增加到十八萬。而「教會增長」喊得震天響的這十年,長老教會的會員增長只能和人口自然增加率互比輸贏。

這反應甚麼?「讓教會成為教會」才是教會增長真正的根本!

兩千年的教會歷史證明,只有「成為教會的教會」、「作見證」的教會才稱得上是「健康的教會」;然而,「成為教會的教會」往往不一定會增長,甚至會面臨被消滅的危機,然而,只有這種教會才能在歷史中存活下來。教會放棄作見證的使命、責任與權力,即或一時看似茂盛,但,等著瞧吧。

2007年5月18日

庸俗化的青年事工

近來有種奇怪的潮流在年輕一代的牧者間似乎蔚為風潮,
就是牧者為了表示和年輕人沒有距離,特地在衣著打扮上下功夫,
在主日講台事奉時,花襯衫、牛仔褲(而且有釘釘子的那種),把頭梳得油亮,對了,還有濃烈的古龍水味道來襯托(我很懷疑根本是用古龍水來淋浴)。
不敢說是奇裝異服,但是絕對是「新潮」。

許多牧者或教會常常愛用哥林多前書9:19-23節「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沒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沒有律法的人,為要得沒有律法的人;其實我在 神面前,不是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來作為「創新」的聖經依據。

但是若仔細看經文,當保羅說要同得「律法以下的人」和「沒有律法以下的人」時,然而,吾人不可忽略當保羅論述適況化的同時,一個重要的前提示:保羅並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是「我雖不在律法之下」。如果保羅是以「不在律法之人」的前提下論述時,我相信保羅所行所言仍會是有其「邊界」。我懷疑沒有「邊界」的宣教方式的合理性。因為宣教若失去了邊界,將落入「不擇手段」的「拉伕」,或者就是「庸俗化」。

青少年喜歡新潮、刺激的東西,喜歡「跟流行」。但是不忘記,青少年的流行文化,代表的是一種青少年的認同,或者是同儕認同的記號。但是牧者穿上青少年的行頭,單單這樣就能夠貼近青少年?被青少年認同?我看這是緣木求魚吧。

聚會活潑熱鬧、生命卻冷淡無奇。庸俗化的青少年事工,讓人俗不可耐。

2007年5月17日

Congratulations!

今天一大清早,如往常一樣先查看信箱中是否有來自ANTS的通知。

Dear Ming-Wei:

Congratulations! You have been accepted to Andover Newton Theological
School in the Master of Sacred Theology program beginning in Fall 2007.
We hope that you will be able to pursue theological study at Andover
Newton.

看到第一個字Congratulations! ,我便興奮地跳起來。終於,等到消息了。

不過下一個階段準備工作也是極大的挑戰,ANTS為我預估兩年的一切費用(學費、全家生活費)高達六萬八千美金,若再加上今年出發時的單程機票,就超過七萬元了。而我必須在八月一日以前將第一年的學費、生活費匯入他們的帳號,他們才會發出I-20讓我去辦全家的學生簽證。

除了經濟的問題之外,還有好多好多問題尚待一一解決。包括我和佳韻在壽山中會續假的問題、台神宿舍搬遷......,更重要的是,心態(心情)的預備與調適。

高興,只要一分鐘就好了。

2007年5月16日

等待,是一種試煉

等待,是一種試煉,
考驗著我們的信心、盼望與愛心。

在等待中若是平靜無奇,那也就罷了,偏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風波起伏間,也在考驗著彼此的信任與容忍。

在試煉中,才明白自己是極其有限與無能,
因為有限與無能,才更體會「信『靠』」上帝的意義。

坦誠,是等待的康莊大道。


2007年5月15日

躍動的靈魂

/>
其實早在十多年前,尚在翁金珠委員辦公室擔任助理時,就曾經協助關心過蔡瑞月舞蹈社保存案。所以曾在委員辦公室和來訪的蕭渥廷老師有過一面之緣。舞蹈社在獲得古蹟指定後的第三天遭人縱火,翁委員也很快地前往拜訪、安慰蔡瑞月老師。翁委員同以基督徒的身份鼓勵蔡老師要信靠上帝,不要害怕。原來,蔡老師得知舞蹈社遭回祿之災後,立即勾起她對白色恐怖的回憶,而害怕不已。後來我得知,數日之後,蔡老師就回到遭到大火破壞的現址,重建她的舞作。

離開委員辦公室後,來到台神,又好幾次在校園中遇到蕭老師,原來蕭老師在台神大學部開設了音樂律動的課程。

今天早上,和佳韻有幸成為蔡瑞月舞蹈社重建、重新開幕後的第一批參觀者(我們是第四位訪客)。我和佳韻聽著同工為我們導覽介紹舞蹈社的歷史。也和蕭老師在現場有短暫且愉快的會面。

蕭老師告訴我,當重建完成後、他們邀請高牧師(高俊明牧師和蔡老師同為台南人,更重要的是,兩人是當年二戰從日本回台的「大邱丸號」同行的乘客,所以高牧師也就是「印度之舞」首演的觀眾、見證者。)來到會場參觀,並請高牧師為舞蹈社未來的發展、營運禱告。蕭老師說:「這個地方式獻給上帝的,願上帝使用它。」我聽了非常感動。

相較於台北市文化局長醜陋的意識形態,如跳梁小丑般的醜態:

開館儀式為謝長廷造勢 蔡瑞月基金會被警告

市定古蹟蔡瑞月舞蹈研究社浴火重生,前日盛大舉辦開館儀式,但主辦單位邀請陳水扁總統、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開館,台北市長郝龍斌相當不滿,認為這項活動已超出文化範圍,將發文警告,再犯即解約。

壓迫者的後代及其同路人,若不是日暮窮途,若不是「見肖轉生氣」,何必如此?

我相信再大的咆嘯之聲,也無法撼動五十年來曾在這地板上躍動的靈魂。無言,是因為睥睨喪家之犬瘋狂的咆哮。


當我們離去時,蕭老師和舞者們又開始為了下午日新國小的小朋友參觀活動,一遍又一遍地和舞者一起彩排、練習。他們在地板上爬、在地板上跳,模仿孩子的肢體動作。透著玻璃窗看見這幕,竟溼了眼眶,趕緊撇過頭去。

易叡的「海燕」訴說著蔡老師的故事

powered by ODEO
(如有侵犯版權,請告訴我)

延伸閱讀:蔡瑞月文化基金會當中有很多精彩的網摘,讀著讀著,不爭氣的眼眶又紅了。

2007年5月14日

我要向山舉目

上個禮拜六,我又一個人獨自爬山,
這次的行程,一樣是從二子坪停車場開始,
經過二子坪下到山谷,再向上往面天山。


其實這次爬面天山,也不算是臨時起意,而是上次帶恩得到八里騎腳踏車的時候,在路邊的解說牌上,得知原來淡水背後的那座山就是面天山,也就是觀音山與面天山隔著淡水河口遙遙相對。

我離開台神時間已經稍晚,到達二子坪停車場已經過了五點,我心裡想,只要在六點半前登頂,應該都可以欣賞到著名的淡江夕陽。所以一路加快腳步,以最快的速度前進。
過了二子坪以後,登山步道先下到山谷,一路都在闊葉林中前進。

下午時間登面天山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一路背陽,太陽曬不到,所以一點不覺炎熱。隨著高度逐漸增加,步道漸漸穿出闊葉林,而進入芒草植披的區域。
一路上不斷調整呼吸,也順著腳步呼吸,在心中為我所關心的人、事、物禱告。

遠望上個月剛走過的大屯山主峰。

往台北市區的方向望去,可見士林區全景,最遠處隱約可見Taipei 101大樓。

從二子坪停車場到面天山,我僅花費一個小時就登頂了。
登頂的時候,遠方的觀音山正被雲層所覆蓋,只露出最高峰。

又隨著北方氣流所帶進來的雲層,從面天山看整個北台灣好像是如同雲海一般美麗。

而著名的淡江夕陽就掛在雲海上方。

往東北方望去,北海岸也是籠罩在雲海中(照片最遠處隱約可見金寶山)。

再往觀音山的方向望去,雲海又更壯觀了。

在山頂上,看著壯觀的雲海,心中激動不已,此時有一個聲音進入我的心裡:「這是我所掌管的,你也在其中」。過去數週來,所經歷種種的試煉挑戰,頃刻間竟得釋放。我明白現在開始,我所要做的,就是全心仰望上主。順境的時候讚美,逆境的時候我也讚美。

「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詩篇121:1-2)

2007年5月13日

母親節快樂

今天是母親節,祝佳韻媽媽母親節快樂。
這是恩得送給媽媽的母親節禮物,是恩得在學校親手製作的喔!禮拜五佳韻媽媽去學校接恩得下課,老師要恩得親手把花送給媽媽,並說母親節快樂。結果恩得捧著花卻又靦腆地說不出話來,真是可愛極了。

Posted by Picasa親愛的老婆,辛苦了。



2007年5月10日

十年神學之後

剛剛連到一個特別的網站,
用來測試個人的神學傾向,
有趣的是,
在十年神學旅程之後,
答案竟然是:

莫特曼!!

嗯,很好,林老大,你的教育太成功了。


You scored as Jürgen Moltmann. The problem of evil is central to your thought, and only a crucified God can show that God is not indifferent to human suffering. Christian discipleship means identifying with suffering but also anticipating the new creation of all things that God will bring about.

Jürgen Moltmann


100%

John Calvin


93%

Anselm


93%

Friedrich Schleiermacher


67%

Karl Barth


53%

Jonathan Edwards


47%

Charles Finney


47%

Augustine


33%

Martin Luther


33%

Paul Tillich


27%

Which theologian are you?
created with QuizFarm.com


台神已經沒有位子了?

一位應屆畢業生請求老師為他報考東南亞神學碩士班寫推薦信,
「台神已經沒有你的位子了」,
是老師給這位學生的第一個回應。

「我最近很忙,沒時間幫你寫」
這是第二個回應。

花了這麼多錢、這麼多時間在海外打拼,原來都只是為了「卡位」。
也許因為已經沒位子了,所以繼續念就是浪費資源吧。

不知道我有沒有浪費別人的資源?也許,應該「改途」吧!

對了,祝老師們長命百歲,「吃百二」。

2007年5月9日

長老教會如何用負責任的信仰態度關心弱勢的樂生院民?

在保護樂生四一五大遊行之後的一期教會公報,在當期社論中提到長老教會缺席等語,引發總會要員極度不滿。因此總會教社幹事張盟宜在本期(2879期)中,投書表達對教會公報編輯報導的強烈不滿。認為教會公報的報導、評論是傷害教會「抹煞了我教會長期關心社會弱勢的貢獻」。


簡單地分析張幹事文章的結構,大概可以分成兩部份:第一個部份(第一段與第二段前半段)說明總會對於樂生保存問題的態度是「在總會尚未得到較完整的且平衡的資訊前不宜任意表態,以免傷了任何一方」,而且總會期間也安排外國教會代表參觀樂生院,以及安排與自救會成員見面來佐證總會是有「動作」的;

第二部份(第二段後半段與第三段)先是指責教會公報先是未盡查證之責,後是評論偏差傷害教會,最後提醒教會公報報導新聞應該以「更嚴謹、公正的信仰態度來報導」。

張幹事提到總會從去年八月就已經開始關心此事,只是後來這件事情愈來愈複雜,所以「在總會尚未得到較完整的且平衡的資訊前不宜任意表態」,再加上「社會媒體炒作的『非留即廢』,玉石俱焚的衝突選擇」,張幹事認為「我們相信這對任何一方以及社會都是下下策的手段」。

我有幾件事情倒想請張幹事澄清一下:

一、從去年八月到現在,不知道總會是否已經有「足夠且平衡」的資訊來「表態」?不知那「非留即廢」又是哪來的資訊?

二、既然張文強調「沒有看到,不表示別人一定沒有動作」,那請張幹事澄清一下從去年八月到現在,除了張德謙牧師到聖望教會講道、安排日本教會代表「參觀」樂生外,到底總會還有什麼「動作」是別人沒看到的嗎?

三、張幹事強調總會的目的是「用負責任的信仰態度關心社會弱勢」,可否以此為基礎,另賜宏文申論「長老教會如何用負責任的信仰態度關心弱勢的樂生院民?」(當然,「長老教會如何用負責任的信仰態度關心弱勢的新莊市民?」也可以)

2007年5月8日

轉換平台的嘗試

這兩年來,因著瀏覽許多不同類別的部落格,開始對「開放原碼」軟體有了些初步認識,也相當認同「開放原碼」的基本精神。特別是微軟壟斷市場後所帶來的種種不公平的現象深有同感。不過我並不是電腦專家,也非資訊人員,我只是個微小的end user,只能按著網路上的前輩的經驗與教學慢慢摸索前進。

所以現在我的筆電中,「開放原碼」的軟體已經佔了主流的地位。所有筆電中原本要付費的軟體,其實都有相同功能(甚至更強)的開放原碼軟體來取代。目前除了chap翻譯計畫因為牽涉到計畫的一致性,還非得使用 MS Word作業不可外,其他我幾乎都已經使用開放原碼軟體了。

不過心中還是有個小小的企圖,就是我一直希望連作業系統也一起換掉好了,也就是希望能轉換成免費的Linux系統。其實兩年前曾經把Linux裝在準備報廢的筆電上面來跑。雖然跑起來十分穩定,不過中文文書軟體的支援度不夠,所以也就沒有繼續下去。

不過這一二年來,open office對中文的支援度加強了,google doc也隨之推出。因此對我而言,已經沒有被繼續「綁」在微軟作業系統的必要了。最近號稱要取代微軟作業系統的ubuntu Linux推出新版,我參考了網路先進的文章,花了一點功夫把整個ubuntu裝進4.0G的隨身碟之中。這樣一來帶著這一隻隨身碟,就可以在任何一台電腦上繼續我的工作。如果電腦又是連在網路上的話,我更可以直接在網頁上提供的許多免費服務中直接作業、儲存、傳送、分享。

把ubuntu裝在隨身碟中的確非常方便,不過唯一的小缺點應該是整體運作會有一點lag的現象,除此之外,運作非常順暢。而ubuntu原本就內建了所有常用的開放原碼程式,所以安裝過程很簡潔,只要第一次安裝時設定好,就可以直接安裝其免費的應用程式。

我在想,如果像我這種沒有資訊專業背景的人,都可以按著網路的說明step by step把新的作業系統安裝好,那麼我相信這種開放原碼的軟體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這一篇貼文,是我生平地一次用Linux系統打出來的文章,僅以誌之。

2007年5月7日

敬拜讚美嗎?

恩得在鏡頭前愈來愈有個性了,連搞笑都有特色。原本叫他裝可愛,竟然擺出這奇怪的姿勢出來。
 

 
Posted by Picasa

2007年5月3日

台灣基督徒人數真的增長了嗎?

剛剛在網路上讀到另一位在美國事奉的同工,針對台灣教會的亂象提出的一些反省(請見延伸閱讀),這讓我想起兩三個月前和一位基督教文字出版的資深同工的一番對話。

他開玩笑說從事文字工作二十多年來,只出版過一本「暢銷書」,其他的都是「長銷書」或是「藏銷書」。雖然如此,他主持的出版機構大抵上營運還可以維持個平衡的狀態。只是這兩年來營收的狀況愈來愈差,不僅是他的出版社,連基督教出版的龍頭老大X園出版社都出現上千萬的虧損,這可想見基督教文字機構普遍都面臨了生存的壓力。

當mega church不斷地宣稱增長的成果時,對照基督教出版社經營的困境,其實是很諷刺的。

如果按照幾間mega church所公布的數字,單單在台北市裡面,不包括傳統教會,一年最少應該增加二千名基督徒。除非這二千名基督徒都是文盲,不會讀書的,不然怎麼可能基督教的書籍這麼難賣?

所以我大膽地推論:
(一):在台灣,新的信徒也許增加很多,但是信徒的流失速度不小於增加的速度。

(二):這些新增加的信徒不是文盲,而是把理性當作是敵基督來對待的基督徒,所以都「不敢」讀書,以免誤了屬靈生命。

所以問題也許不是「台灣基督徒人數真的增長了嗎?」,而是「台灣的基督徒信主一段時間之後,下落如何?」

延伸閱讀:飼料費(一) 飼料費(二)

2007年5月1日

台灣教會史軼事--「下雨牧師」呂春長牧師在樂生

昨天去樂生主理禮拜的時候,秀蘭阿姨、阿梅長老聊到樂生的歷史。
阿梅長老上個禮拜特地去翻閱聖望教會民國六十年以前的紀錄,她發現原來台灣教會史上有好多名人都去過聖望教會主理禮拜,令我驚訝的是,連周聯華、張曉風、林治平這些國語教會的名人也都去過。

有趣的是,對兩位阿姨而言,呂春長牧師最是令他們懷念。
(她們已經記不得那是民國幾年了,只記得她們都還是小孩子,阿梅長老十三歲進樂生院,她已經來五十三年了,所以推測那應該是民國四十年代)

呂春長牧師出身澎湖,一般人多稱「澎湖伯」,可是樂生願民卻稱他為「下雨牧師」!

當年聖望教會很弱小,沒有經費聘請專任牧師,所以孫理蓮牧師娘就拜託各地的牧師輪流來樂生(聖望)主理禮拜。其中呂春長牧師固定每個月最後一個禮拜五六日三天,從台中北上在樂生主理。

阿梅長老說她非常喜歡呂牧師,特別當年年紀小,聽呂牧師講故事非常吸引人,可是每每總是聽得正高興時,三天的時間到了,又得等一個月。

秀蘭阿姨提到說,呂牧師很特別,只要他到樂生來主理禮拜,一定下雨,幾乎沒有例外。連夏天炎熱少雨的天氣裏,結果呂牧師一到,馬上下起西北雨,頓時就涼爽很多。所以呂牧師就被他們戲稱作「下雨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