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親愛的師長、牧長、親人、朋友:
聖誕恭喜,並祝新年快樂!願天父上帝的恩惠慈愛與大家同在。
今年對我們的家庭來說,是個全新的挑戰。從八月初開始,
我們開始分隔台美兩地的生活。我繼續在波士頓的學業,佳韻則留在台灣事奉,並照顧恩得。首先我們要感謝永和教會黃牧師以及長執們的邀約,讓佳韻再次加入事奉團隊中。佳韻每日必需忙於往來捷運永安市場站與芝山站之間接送恩得上下學,但是她依舊努力讓家庭和事奉維持平衡。也感謝銘偉的媽媽、佳韻的爸爸媽媽在週末時分擔照顧恩得的責任,讓佳韻可以在教會中事奉。
恩得回到原本的浩恩幼稚園中。由於這是個熟悉的環境,在加上生活穩定,恩得在托兒所中的表現備受老師們稱讚與疼愛。今年恩得已不在「小丫丫」班了,這讓恩得很驕傲,覺得自己長大了。
比起早期的留學生來說,我們是何其幸運,因為透過便宜快速的網際網路,我們可以時常透過影像電話講話、見面。謝謝佳韻、恩得給我那麼大的支持,讓我可以繼續在波士頓完成學業。
我個人要感謝波士頓台灣基督教會(BTCC)的弟兄姊妹給我莫大的鼓勵與支持。在這一年中,我有較多機會參與主日講道、成人主日學事奉,除此之外,也參與此地的台灣留學生團契查經聚會。BTCC的弟兄姊妹是我如同一家人,許多姊妹知道我學校餐廳禮拜五、六、日三天不營業,所以常常為我準備便當,或者邀請我到他們家吃飯。
先跟各位報告我這一年的學習成績。第一年修了六門課,扣除不用分數算成績的兩門課之外,其他四科我均得到A-的期末成績。我感謝老師們的肯定與鼓勵。在這一年中,最大的任務就是要在Dr. William Herzog II的指導之下完成論文寫作。感謝台神的校友葉約翰教授在美國聖經文學協會年會期間特別花時間就我的論文大綱給我修正意見,另一位華裔的溫司卡教授(先前任教於Andocer Newton Theological School)也同意成為我的第二指導教授。
馬可福音十章四十五節中耶穌說「要做多人贖價」是我論文的起點也是核心,目的在探討傳統猶太教對於「一人為眾人死」概念的理解,以及早期基督教中對於耶穌受死意義的詮釋。我從第二以賽亞中的「受苦僕人之歌」開始探討,接著研究舊約外經「瑪迦比四書」中「贖價」的概念,接下來進入新約的部分,除了核心的馬可十章四十五節之外,我也從代表早期基督教傳統的保羅書信中,幾段提到耶穌受死意義的論述(例如羅馬書3:20-25;腓立比書2:9)做彼此之間的異同比較。
我所關切的議題起點是新約基督論,但我不以此為滿足,我還將試圖進入教會論以及台灣本土宣教的影響。我要論證一個觀點:「基督論是教會的基礎,也形塑了宣教的模式」,簡單地說,基督徒如何認識耶穌基督,就決定了他們要過怎樣的基督徒群體生活(教會),也決定了他們見證的方式(宣教)。因此要面對的宣教學議題是:台灣宣教的困境似乎不在於找不到「方法」(其實,方法、策略已經氾濫了,不是嗎?),而是台灣基督徒要重新反省本於聖經所認識的耶穌基督的形象。
聖經研究對我而言,不只是一種學術的關懷,而是事奉的過程或是一部份。在宣教史上一個有趣的現像是,很多著名的宣教學者,他們都是聖經研究背景出身的。如果聖經研究的終極關懷在於教會事奉與宣教,那麼我就繼續順服上帝吧。
很多人問我,回台灣要做甚麼,現在我真的不知道,我現在只知道我一定要也一定會回去。接下來呢?耶穌在哪裡,我們一家就跟著到那裡。
在與您問候的同時,新英格蘭地區正遭受暴風雪的侵襲,連續五十六小時不停歇的暴風雪讓到處一片狼籍,路面結冰,不管走路或開車既困難又危險。在攝氏零下十度的低溫中,讓我更加懷念台灣溫暖的陽光,懷念夜市小吃。
銘偉一家繼續在禱告中紀念各位,也願我們在禱告中彼此紀念。
--
In Christ,
Ming-We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