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6日

來談談「和解」

church
在談和解以前,我想我們必須先確認台灣社會的現狀。去年阿扁總統連任,僅是微幅的差距當選。因為去年總統選舉已經雙方最大動員能量的展現,因此綠藍的政治板塊比例,最多只差一或二個百分點,因此朝野任何一方都無法宣稱自己是「主流民意」。
政治學導論都學過「囚犯理論」,在困境當中,只有當所有的囚犯合作,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或將損失降到最低。如果所有囚犯間彼此不合作,彼此不僅沒有利益,而且將受到比原先更大的損失。
所以在這種幾乎一比一的政治對峙情形下,過去四年朝野彼此互不退讓,互不合作,其實已經讓雙方都嚐到惡果,因此如果雙方還想要翻身,那麼朝野「和解」(合作)已經是一條雙方不得不選擇的出路。
(當然,已經被國民黨逼到邊緣化的宋楚瑜比起阿扁有更急迫的壓力,要需要藉由與綠軍的合作展現實力,能向國民黨嗆聲)
按照總會聲明的邏輯來推論,總會認為「公義」是「和平」的前提,「台灣主權獨立」是「政黨合作」的前提,這裏面其實已經暗示了「宋楚瑜是不公義的」、「宋楚瑜是不主張台灣主權獨立的」。
對「宋楚瑜」這個個人,我同意他曾是蔣政權的打手,他應該被譴責,他也不積極的主張台灣獨立。但是「宋楚瑜」絕對不是一個個人,「宋楚瑜」是一個「符號」或「象徵」。「宋楚瑜」代表台灣政治版圖中百分之五十的人,或者講的更白一點,就是佔人口百分之十五的「外省人」。百分之五十的人和另外百分之五十的人和解、合作,這是天經地義,再正常也不過的事了。而百分之五十的人和百分之十五的人合作,如果能創造一個多數穩定的局面,這有什麼不對?如果按照總會的邏輯,這份宣言的第一段是一個「反和解」宣言。
同意昭文的觀點,其實獨派的困境是自己造成的。
從一九九五年以來,只要台灣領導人言行愈是「白話」,美國的台灣政策的空間也就愈小。「兩國論」也好,「一邊一國」論也好,哪一個不是獨派鼓掌叫好的論調?記得兩三年前小布希一時口誤,用台灣共和國稱呼台灣時,獨派人士大聲叫好,羅榮光牧師還寫了一篇文章宣稱說原來台灣獨立是布希的真正想法。
然而,獨派叫好的同時,又曾在乎過美國「新三不政策」對台灣的巨大危害?當美國明白地把「不支持台灣獨立」列為中國政策之後,其實台灣前途的可行選項就只剩下「維持現狀」而已。或者是說短期的未來,台海「維持現狀」是國際政治現實下不可改變的決定。
回過來看扁宋會,我同意昭文的分析:「扁的談話強調了自決權:「台灣主權屬於兩千三百萬人」,這是很正當的,也是確保台灣主權的立場,這一點連宋都不敢反對」。所以我認為扁宋十點聲明中,雙方確立台灣主權的共識,是很珍貴的一點。這是宋楚瑜第一次白紙黑字同意台灣主權屬於台灣人民,這確是一大突破。用「確保台灣主權」來維繫「維持現狀」,這是對台灣國家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台灣主權的層次上,我不認為阿扁在這次扁宋會上對台灣是不利的,相對地,應該是要被肯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