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3日

主日禮拜何去何從?(一)

faith
豬小草的文章:「敬拜要到的地方 」引發我對這個議題的想法,是為誌之。

無人可否認,「敬拜讚美」的風潮已經席捲了整個台灣教會。
不管是多麼傳統、多有歷史的教會,幾乎都已經開始接納不同方式的「敬拜讚美」。

就我個人在長老教會中的經驗,「敬拜讚美」大概會以幾種形式出現在教會中:
1.會前讚美詩:這大概是佔大部分的教會型態。在傳統禮拜之前加上十五至三十分鐘不等的「敬拜讚美」時間,然後等到敬拜讚美結束之後,司會、牧師才正式上台,按照傳統的禮拜程序進行。

2.取消或減少傳統聖詩,加入現代福音詩歌:有一些教會把「敬拜讚美」納入正式禮拜的一部分,主日禮拜一開始,一樣是序樂、司會長老宣召,不過自宣召之後,便是一段敬拜讚美的時間。敬拜讚美之後,便是司會禱告、讀經、牧師講道等。在這種教會講道,牧師只要選擇一首聖詩做回應詩即可,其他聖詩的時間都被敬拜讚美所取代。

3.完全顛覆傳統主日禮拜的禮儀,全盤移植其他教會流行的禮拜程序:而這種禮拜模式又可分成兩種,一種是報告、奉獻在講道之前,另一種則是放在講道之後。

4.樓上樓下型:大禮拜堂進行的是傳統的禮拜形式,而同一時間,在教會其他空間,則進行所謂的「青年崇拜」、「華語禮拜」,而這些禮拜都是以敬拜讚美的形式進行。

許多教會引進敬拜讚美,其理由不外是:比較活潑、能夠吸引青年、別人都這樣做、這種模式比教會增長......。不過絕大多數的教會在初次討論引進敬拜讚美的時候,常常會經歷一段「傳統VS現代」對抗的戲碼,例如禮拜堂可不可以擺爵士鼓?電子音樂還是管風琴可以用來敬拜上帝?

有一位老師受派到一間教會請安報告,他依約準時提前到達教會,長老在門口迎接,然後把他拉到禮拜堂一旁,和許多弟兄姊妹打招呼。然而,這位老師心想,禮拜快開始了,怎麼還不進去?結果一位姊妹拉住老師,然後用手指著禮拜堂說:「等『他們』唱完了,『我們』再進去」。原來為了要不要敬拜讚美教會鬧分裂,反對的人就抵制敬拜讚美,故意在敬拜讚美的時間集體站在門外。

我覺得一間教會要不要採用「敬拜讚美」,最糟糕的態度或是理由,是來自「功能」取向,把敬拜讚美當作是挽救青年事工的特效藥,或是教會增長的萬靈丹。我覺得一切的爭議都要回到改革宗教會的禮拜觀當中來思考與反省。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