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禮拜品質的良窳,「講道」絕對是最關鍵的因素。牧師宣講上帝話語,是牧師在上帝的聖靈的引導之下,藉著所學習的研經方法,闡明上帝的話語。然而當今主日講台卻很遺憾地總是給人感覺很弱,沒有力量。大致可以歸納成幾種類型:
一、主日講台當砲台:
二、主日講台變舞台:
三、主日講台變考古學教室:
四、主日講台變司令台:
五、主日講台變2100全民開講:
六、主日講台變倫理道德教室:
七、主日講台變成喻道故事講授班:
即使一些打著「解經講道」口號的牧者,也不見得他的解經是有深度,足以讓人體會上帝話語奧妙。通篇講章充斥著「這個字原文是......意思」,「這個字的字根是從......而來,具有......意思」之類的表達,然而,這些論述,十之八九都抄襲自老舊、品質不好的原文字典,這些論述多半和當代的觀點多所不合。
我總覺得這些問題應該是可以克服的,其根本的問題是:「牧師過度忙碌」。我們知道每個人一天所擁有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在這有限的時間中,人生理運作的基本時數,往往是最沒有彈性的,例如,大概過了三、四十歲之後,人的睡眠時間變得很固定,熬夜還可以偶爾為之,但是長期睡眠不足,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和日常生活。但是忙碌的牧會工作,既然無法縮減睡眠、休息的時間,最後,縮減靈修、閱讀聖經、準備講道篇的時間,變成必然的結果。講道準備的時間不足,結果要嗎不是講章「2266」,要嗎不就是在網路上隨便抓一篇來用。有一次一位年輕同工傳來他的講章給我,我好奇地用google搜尋,竟然找到一篇一模一樣內容的講道篇,原來,「cut and paste」是這位年輕同工準備講章的方法。
牧師過度忙碌----講台準備隨便----講道沒有內容----會友沒有興趣、覺得乏味----(接下來自己想吧)
依我個人準備講道篇的經驗,大概少於四個晚上,十二個小時的預備時間所構築的講道篇,大概都是「內容膚淺、沒有重點、沒有架構」的講章,就是那種自己站在講台上都覺得內心不安的講道篇。也許個人才疏學淺,能力不足,所需的時間較多,但是「沒有目的的忙碌」絕對是牧師的大敵。
曾有一位自稱教會健康增長、頗受人敬重的牧長,跟我分享他預備講道篇的情形。他明白地說,他已經不看聖經註釋書了,因為他認為聖經註釋書已經對他沒有幫助,他說翻閱不同的聖經註釋書,會得到不同的觀點,最後還不是要自己做決定,與其這樣,還不如自己想想就好了。所以他明白地說,現在他的講道篇,就是閱讀聖經的時候,得到的靈感、亮光隨手記下,最後再組織成講道篇。事實上,這位牧者不僅是這樣子預備主日講章,他甚至反對教會開「查經班」,因為他認為查經班總是把經文的意義弄得很複雜,常常不能解決會友的疑問,甚至製造會友更大的混亂,所以他認為教會不應該開查經班。他認為會友只要在每週的小組分享中,做做讀經分享就很足夠了。
一方面,我感謝這位牧者的坦率,然而,我更訝異這位牧師在做這樣的分享,並沒有覺得不妥之處。也許他可能覺得他的會友知識程度普遍不足,不需要講太深奧的道理。但是認真研究聖經,一樣還是可以將深奧的真理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表達,如果講道者深信「上帝話語是大有能力」的,那麼以認真、敬虔與負責的態度來面對聖經研究這件事情,則是必然的過程。
我懇切的希望,不管哪一間教會已經改變了教會禮拜的型態,還是正在思考教會禮拜型態的轉型,請先想辦法幫助牧者強化主日講台的內容。我們唯有先確立上帝話語的重要性,同時,我們也渴慕上帝的話語的澆灌,那麼禮拜的功能與意義才算是初步有了的建構。此時再來思想禮拜形式的改變,才不致於流於形式化而不自知。
一、主日講台當砲台:
二、主日講台變舞台:
三、主日講台變考古學教室:
四、主日講台變司令台:
五、主日講台變2100全民開講:
六、主日講台變倫理道德教室:
七、主日講台變成喻道故事講授班:
即使一些打著「解經講道」口號的牧者,也不見得他的解經是有深度,足以讓人體會上帝話語奧妙。通篇講章充斥著「這個字原文是......意思」,「這個字的字根是從......而來,具有......意思」之類的表達,然而,這些論述,十之八九都抄襲自老舊、品質不好的原文字典,這些論述多半和當代的觀點多所不合。
我總覺得這些問題應該是可以克服的,其根本的問題是:「牧師過度忙碌」。我們知道每個人一天所擁有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在這有限的時間中,人生理運作的基本時數,往往是最沒有彈性的,例如,大概過了三、四十歲之後,人的睡眠時間變得很固定,熬夜還可以偶爾為之,但是長期睡眠不足,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和日常生活。但是忙碌的牧會工作,既然無法縮減睡眠、休息的時間,最後,縮減靈修、閱讀聖經、準備講道篇的時間,變成必然的結果。講道準備的時間不足,結果要嗎不是講章「2266」,要嗎不就是在網路上隨便抓一篇來用。有一次一位年輕同工傳來他的講章給我,我好奇地用google搜尋,竟然找到一篇一模一樣內容的講道篇,原來,「cut and paste」是這位年輕同工準備講章的方法。
牧師過度忙碌----講台準備隨便----講道沒有內容----會友沒有興趣、覺得乏味----(接下來自己想吧)
依我個人準備講道篇的經驗,大概少於四個晚上,十二個小時的預備時間所構築的講道篇,大概都是「內容膚淺、沒有重點、沒有架構」的講章,就是那種自己站在講台上都覺得內心不安的講道篇。也許個人才疏學淺,能力不足,所需的時間較多,但是「沒有目的的忙碌」絕對是牧師的大敵。
曾有一位自稱教會健康增長、頗受人敬重的牧長,跟我分享他預備講道篇的情形。他明白地說,他已經不看聖經註釋書了,因為他認為聖經註釋書已經對他沒有幫助,他說翻閱不同的聖經註釋書,會得到不同的觀點,最後還不是要自己做決定,與其這樣,還不如自己想想就好了。所以他明白地說,現在他的講道篇,就是閱讀聖經的時候,得到的靈感、亮光隨手記下,最後再組織成講道篇。事實上,這位牧者不僅是這樣子預備主日講章,他甚至反對教會開「查經班」,因為他認為查經班總是把經文的意義弄得很複雜,常常不能解決會友的疑問,甚至製造會友更大的混亂,所以他認為教會不應該開查經班。他認為會友只要在每週的小組分享中,做做讀經分享就很足夠了。
一方面,我感謝這位牧者的坦率,然而,我更訝異這位牧師在做這樣的分享,並沒有覺得不妥之處。也許他可能覺得他的會友知識程度普遍不足,不需要講太深奧的道理。但是認真研究聖經,一樣還是可以將深奧的真理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表達,如果講道者深信「上帝話語是大有能力」的,那麼以認真、敬虔與負責的態度來面對聖經研究這件事情,則是必然的過程。
我懇切的希望,不管哪一間教會已經改變了教會禮拜的型態,還是正在思考教會禮拜型態的轉型,請先想辦法幫助牧者強化主日講台的內容。我們唯有先確立上帝話語的重要性,同時,我們也渴慕上帝的話語的澆灌,那麼禮拜的功能與意義才算是初步有了的建構。此時再來思想禮拜形式的改變,才不致於流於形式化而不自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