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1日

再思青少年事工的本質

reading、church
「青少年流失」是今日許多教會最傷腦筋的議題。

為了要挽回流失的青少年,許多教會想盡各種辦法來「止血」。最常見的辦法大概就是 開辦「華語禮拜」或者是「青年禮拜」,然後成立「敬拜團」,引進流行的福音詩歌、複製靈糧堂的崇拜模式。更有心的教會則是聘請專職的「青年牧師」來作為 「青年牧區」的負責人。我想這些變革到底是不是可以稱得上「成功」、「有效」,我想還是有賴更長的時間的檢驗。

從M.Div畢業以來,我 和佳韻長時間都負責青少年事工。不過,因者彼此角色、經驗的差異,我們常常在青少年事工的策略上有不同的意見。不過,這兩三年,我們共同有一個極為寶貴的 體會:對我們而言,青少年事工,就是「陪伴」的事工。我們之所以把青少年事工定位在「陪伴」,不是因為「陪伴」這個「策略」是有效的,而是我們發現,從 「陪伴」的過程中,我們看見青少年的生命改變。當然,我相信,比起其他更快速、有效的策略來說,「陪伴」大概是最耗費青少年工作者精神的工作,也是最不具 「速效」的方法。

話講回來,雖然「陪伴」是我們堅持、理念,不過我們卻不是很清楚如何曾理論的層面來評估、反省這樣的觀點與經驗,一直到我們在書房發現「懷道的生命:青少年事工屬靈指導的藝術」一書,讓我們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覺。



從 某個層面來看,這本書其實也是某種提供另一種「策略」選擇的書籍,在市面上,這種書籍多如牛毛,為何我們會對這本書特別感動呢?我想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 作者重新反省的青少年事工的本質,而兩位作者提出的觀點,正好與我們經驗到的「陪伴」不謀而合。更重要的是,作者提醒讀者,所有青少年事工的事奉者,應該 定位為「牧者」,而不是「工作者」。換句話說,青少年事工的重心,應該在於「牧養」,而不在於「活動」!作者這樣的觀點,正好給台灣苦思青少年事工策略的 教會一個非常好的提醒:「活動」不該取代「牧養」,而成為青少年事工的重心。我想作者這樣的提醒,也是現在許多台灣教會的迷思:我們總是認為,教會提供給 青少年的「活動」不夠多,不夠精彩,不夠活潑,所以我們要有更新、更炫的「點子」。從某個角度來看,因為這些新奇的「點子」,教會確實把青少年強留下來 了,可是青少年的屬靈生命有因此得到塑造嗎?Who knows! Who cares!

所以奉勸那些苦尋「成功的青少年策略」而不可得的教會,彎下腰來,用「生命影響生命」吧!

6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推!這是本好書,值得一看。

匿名 提到...

我們教會發揮前所未有的火力在青少年上,並且也預計開設副堂與國語禮拜。這篇,可以借我轉貼到我們教會的社群嗎?

牧會中的小牧師 提到...

請任意轉載。但可方便私下告訴我是那個教會嗎?

牧會中的小牧師 提到...

容我用一句很「鹹」的話來提醒,也自我鞭策:

音樂再好聽也只能感動人於當下,只有上帝的話語才能永遠改變人的生命。

匿名 提到...

我們教會是彰化教會:)

Unknown 提到...

哈哈!我现在正筹备这一张福音饶舌专辑。
很喜欢你那一句!
“音樂再好聽也只能感動人於當下,
只有上帝的話語才能永遠改變人的生命。“
我非常认同!谢谢!
大家在不同的地方继续为主工作吧!加油!
愿主继续祝福你!

振亿 - MC Tee
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