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8日

庸俗化的青年事工

近來有種奇怪的潮流在年輕一代的牧者間似乎蔚為風潮,
就是牧者為了表示和年輕人沒有距離,特地在衣著打扮上下功夫,
在主日講台事奉時,花襯衫、牛仔褲(而且有釘釘子的那種),把頭梳得油亮,對了,還有濃烈的古龍水味道來襯托(我很懷疑根本是用古龍水來淋浴)。
不敢說是奇裝異服,但是絕對是「新潮」。

許多牧者或教會常常愛用哥林多前書9:19-23節「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沒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沒有律法的人,為要得沒有律法的人;其實我在 神面前,不是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來作為「創新」的聖經依據。

但是若仔細看經文,當保羅說要同得「律法以下的人」和「沒有律法以下的人」時,然而,吾人不可忽略當保羅論述適況化的同時,一個重要的前提示:保羅並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是「我雖不在律法之下」。如果保羅是以「不在律法之人」的前提下論述時,我相信保羅所行所言仍會是有其「邊界」。我懷疑沒有「邊界」的宣教方式的合理性。因為宣教若失去了邊界,將落入「不擇手段」的「拉伕」,或者就是「庸俗化」。

青少年喜歡新潮、刺激的東西,喜歡「跟流行」。但是不忘記,青少年的流行文化,代表的是一種青少年的認同,或者是同儕認同的記號。但是牧者穿上青少年的行頭,單單這樣就能夠貼近青少年?被青少年認同?我看這是緣木求魚吧。

聚會活潑熱鬧、生命卻冷淡無奇。庸俗化的青少年事工,讓人俗不可耐。

6 則留言:

工友小片 提到...

說到這我又有一些牢騷要murmur。
記得敝會的牧者幾年前因著新加坡CHC教會青年同工都以光鮮亮麗的西裝襯衫為本,要求所有同工(連國高中生都要)也得作同樣裝扮,甚至發展出為何要如此穿著的神學和教導。

然而,最近又受台北東區某小組教會牧者的影響,從上至牧師,下到各個同工都開始流行染髮,並穿著自以為流行的花襯衫、牛仔褲,甚至發展出一套解釋「骷髏頭」(衣服上的印花)的意義的「神學」。然後再在青年崇拜裡,用著不甚標準的華語,再參雜幾句年輕人的口語,講著說穿了還不是大人教訓小孩要有品格、認真認書,或順服(屬靈?)長輩的「教導」。

在青少年間打滾這些年來,我從不認為一定要完全學像青少年(無論是打扮、穿著,以至言行…)才能得著他們的心。小孩的眼睛清楚得很,他們的心聰明的很。青少年要的不外乎是大人們真誠以待,願意花時間去了解他們的世界、愛他們、包容他們的錯誤,並在他們遇見困難,特別在其生命的重要轉折處為他們人生的指引,陪他們一同走過……這才是最真實的陪伴和愛,也是最正確的青少年宣教。至於那些外在的行止,停停吧!這只會讓小孩覺得你很假罷了。骨子裡還不是要小孩聽話。唉~台灣的青少年事工再這樣下去,就愈覺得「長青」的事工,是得考慮要再向下(國高中)延伸了……

豬小草 提到...

小片:

其實我的疑惑一直是,為什麼長老教會的主日學有很多孩子參加,但這些孩子長大後卻不會留在教會呢?

又,真要比起「強調」長輩的教導,恐怕長老教會才是一把手吧。

工友小片 提到...

這事不難理解。兒童事工各教派大同小異,不過是「教導」云云。
但同樣的方式要套入正值「急速(身/心)成長期」的青少年時,
我想大概就行不通了(可以觀察高年級看看)。
最近敝教會選了21個高年級的小朋友在進行「兒少領袖培訓」,
這些孩子從禮拜六晚上就要住在教會,直到禮拜天中午,進行品格、宗教、才藝…的訓練,
當然,這也是學人家的。這個計劃的成效如何,
我想,得要五至十年後再來檢視。但我只求一件事,就是,希望這些孩子的信仰與生命進展是合一的,
就怕出現陽逢陰違,甚至變成法利賽人就不好了XD

牧會中的小牧師 提到...

小片:
「學人家的」,這是長老會最悲哀的地方。我看很多牧師大量移植「人家」的策略、方法、教材,不見得是他真的認同人家的想法。藉著移植別人的事工至少可以讓會有覺得牧師是很認真、拼命的。反正人家的資料「便便」,依樣畫葫蘆也沒什麼不好,反正第一線的同工也決不會是牧師本人。

我高度懷疑單單用「教」的,可以把品格教出來。事實上許多教會移植的「品格教育」,其實是美國基要派教會的產物。

「大人」要「小孩」具備某些特定的品格,當然是因為品格很重要,不過我看更重要的原因是只有當孩子具備這些大人認可的品格時(而且不允許超出明細表之外),大人才覺得「安全」。看來孩子上這些課程是為了滿足大人安全性的需求。當然,也轉移了牧師的壓力。

為什麼「品格、宗教、才藝」是兒少「領袖」必備的訓練課程?領袖訓練包不包括洗廁所?21個稱為「領袖」,那這些人的同儕是什麼?

大家從小都是「領袖」,那誰當「僕人」?

豬小草 提到...

他們會告訴你,「領袖就是僕人」喔!然後,又要買三本書。

黑山羊 提到...

筆者認為,奇裝異服是青少年所屬的文化氣質,就是所謂的次文化。因此,對青少年文化的認同,要是有傳道人願意跟著一起奇裝異服起來,我相信這些傳道人是基於認同青少年次文化而做出的選擇。這就像是,傳道人參與在松年團契當中,也要去認同白髮嶓嶓的長輩們的次文化一般,沒有兩樣。這不過是,認同的表徵而已,但要做這樣的選擇方式,對某些人而言也是要有點勇氣不是嗎?

工友小片說的有理,「青少年要的不外乎是大人們真誠以待....,陪他們一同走過。」但是,筆者上述的認同表徵,若只是為了利用次文化而導向傳道人的權柄可以大肆作為,成為控制的主宰者,將教會多元的本性成為統一的價值觀念。如此的矯情作為,當青少年逐漸成長,脫離次文化氣質以後,他們將會離開這間教會,尋找另一間屬於成長後本性的教會;或者說是離開了教會,因為不再認同過去,這也是有可能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