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8日

Jonathan的疑問

去年美國宣教師Jonathan來台灣的時候,
曾經問過我一個問題,
他發現台灣人照相都有一個特別的手勢,
不信你看,有圖為證



2007年2月26日

山羊叔叔的陰謀

他大概嫉妒我的臉比他帥,所以出此下策...



















所以故意用一朵大菜花,不是,是油菜花擋住我

2007年2月24日

原來基督教也有「推背圖」和「燒餅歌」勒!

今早收到一封電郵,以為是學妹寫來拜晚年的,
結果內附的檔案打開一看,是一位以發預言著名的牧師所寫,
看看內容,真把我笑翻了,原來基督教也有「推背圖」和「燒餅歌」勒!

這內容的第一句話是:

在2007新年即將來臨前的11月10日晚上,主向我顯明2007年將豐豐富富、大大發旺的肥年,明年您的倉房將裝滿神所賜的福份,各樣好事將接連而來。

有趣的是,那應該怎麼做好迎接這「肥年」呢?

看看這個人怎麼說:

我建議您好好下功夫鑽研「信心」和「財富興旺」的書籍卡帶。您可以花一整週研讀信心的主題,另一整週研讀財富興旺的主題,週復一週交替研讀;或是早上鑽研財富興旺、晚上鑽研信心信息,一早一晚輪替鑽研。

再看看文末的一句話:

敬請學會釋出服役的靈和財務的天使為您效力,好使您在2007年通達順利。

這基督教的推背圖和燒餅歌,講了這麼多,其實他要告訴你一個天大的秘密:其實你們都不知道,原來耶和華是「財神爺」啦!


P.S.
寫到這裡,我也要告訴你一個天大的秘密,原來我是「桌頭」啦!

2007年2月23日

我們永遠在一起

這是在花蓮萬榮林田山附近的油菜花田拍攝的,
我的家人,永遠在一起。


拍照的時候,恩得非得要跟大家一樣蹲下來,所以他就被檔在油菜花後面了

2007年2月22日

我傳『禍音』嗎?

剛剛從香港一位神學研究生的網頁得知今日是「聖灰日」,是大齋節期的第一日。進入「大齋節期」,也就預告了即將迎接主耶穌受難與復活的日子。

讀到Littleho的網頁說明,我的心好像突然被刺了一下,「這麼重要的日子,我怎會不知呢?」不過,我想,不僅我不知,可能全台灣知道並重視教會節期的人也不多了吧。從主流的教會媒體,如教會公報、論壇報連一個相關報導也沒有,就可以知道。
但我想台灣基督徒更大的挑戰是,在這個過度消費型的社會中,如果宣揚「信耶穌得永生」、「信耶穌會成功、「信耶穌賺大錢」是「福音」;那麼「節制」、「儉樸」大概是基督教會的「票房毒藥」,是「禍音」了。

康來昌牧師曾說:「『放棄因信稱義』是當代基督徒『最後的誘惑』」,我想,「不傳『禍音』」當是當代牧者「最大的誘惑」。當「復興」的內涵被扭曲、簡化到只剩下「人數」的時候,跟「人數」無關的事情,自然是優先被排除的項目。

除了「節制」、「儉樸」可能成為「禍音」之外,「社會正義」更是「大禍音」。例如,當「轉型正義」的呼聲逐漸受到重視的當下,最善於發表「聲明」、「宣言」的長老教會,至今鴉雀無聲。其所屬機關報「教會公報」也從未報導過相關議題。那更不用講「氣候暖化」、「管制溫室氣體」這種「反經濟」的議題。(套用老共的話:「搞『管制溫室氣體』的人,是不得人心,是沒有好下場的」)。

當出色、出名的年輕牧者在台上說著他們教會青年人數增長有多快速,他們的年輕人是多麼「合用」與「好用」時,我好奇:「他對年輕人傳『禍音』嗎?」,那
自問「我傳『禍音』嗎?」

2007年2月21日

認真的牧師、認真的媽媽、認真的老婆

有時候我不得不佩服佳韻在眾多身份間,
以堅強的意志力面對一切的挑戰。
認真,使她永遠美麗....






「睡形」

我不知道怎樣為這篇文章下個適當的標題,
就暫且稱做「睡形」吧,因為我要分享一下我們三人睡覺的「形狀」。
多年前在左營教會牧會時,教會為我們預備了一組床組以及床墊,
三年前佳韻的父母搬家,把幾乎全新的床組運到高雄給我們使用。
後來恩得出生,因為房間空間寬敞,因此把一張乳膠床墊放在地上,便成為恩得專屬的床。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空間實在太寬敞了,恩得便養成睡覺時會「亂滾」的習慣,
不過房間大,恩得亂滾也沒什麼大礙,反正就是白天醒來再把他抱回原處就是了。

來到台神,怎麼安排一家三口睡覺的方式可真是傷腦筋了。
白宮宿舍的房間十分狹小,放進這一組加大的雙人床之後,
幾乎已經沒有立足之地。
一開始,我們是三個人睡在這張大床上,我的位置靠牆壁,恩得睡我們兩個中間,佳韻則睡邊邊,
因為這樣半夜起來泡奶比較方便。
這種「川」字型的位置很快地受到考驗了,
往往兩個小時不到,「川」字就變成了注音符號的「ㄇ」,
因為恩得會慢慢地滾到(翻到)枕頭上睡。
有的時候恩得則會疊在我身上,有時候把我肚子當枕頭,
有時候拿我肚子來蹺腿,
而我呢?半夜幾乎不敢翻身,因為深怕八十多公斤的身體會把恩得給壓傷了。
所以早上起床常常腰酸背痛不已。

隨著天氣漸漸變冷,三個人幾一張床就變得很困難,
三人中,我最怕冷,我喜歡蓋厚重的被子,厚重的羊毛被常常把恩得睡覺的空間佔據了,
最後,我決定睡客廳地板了。就這樣,幾乎有一年,我睡地板,把床讓給佳韻和恩得。

去年秋天我和佳韻商量,希望「回床」,但我們必須想一個辦法來容納三個人,
答案就是「橫過來睡」,不過這樣一來,對我倒是另一個考驗,因為床的寬度只有一百六十公分,
所以我的腳有一節是懸空在床外,現在冬天到了,懸空的腳會冷得受不了,所以每天睡覺的時候都必須穿上厚襪子,甚至把襪子拉起來包住睡褲的褲管,以免冷空氣從褲管吹進來。

雖然好好地睡上一覺,對我和佳韻來說還是一件奢求之事,但是我們還是深深地感謝上帝,白宮雖老舊,但是能夠遮風避雨,恩得在此平安成長,我想我會很懷念三個人擠在一張床的時光。

神學教育中的「學」----從《哈佛經驗:如何讀大學》反省

整個東海校園的最中心是聞名國際的「路斯義教堂」,表達上帝是這間學校的中心;校園中除了教堂之外,所有的建築物都比周邊的樹低藉此表達出「敬畏上帝是智慧的開端」;

圖書館則位居三所學院的等距線的交叉處,顯示這個學校的目標是追求真理;連接各學院的人行步道則以水泥方塊彼此相間鋪設而成,當中留下的空間可以讓小草成長,提醒師生在真理的學習中要尊重上帝的創造。

校園的規劃讓生活在其中的師生可以體會到人面對上帝與真理該有的態度。

哈佛大學的校訓就只有簡單一個拉丁字「Veritas」(真理),這提醒我們:「追求真理的宇宙性(university)」就成了近代大學的基本辦學理念,學生職業技能的訓練只不過是大學教育的次要目的甚至只是附帶的功能。

為了要呈現大學追求真理的辦學目的,一所高品質的大學必定會將追求真理的理想表現在硬體與軟體之中。例如五十年前東海大學在台灣設校,校園的規劃者陳其寬教授便將「追求真理」與「基督教信仰」的理念融合在校園設計劃上:整個東海校園的最中心是聞名國際的「路斯義教堂」,表達上帝是這間學校的中心。

校園中除了教堂之外,所有的建築物都比周邊的樹低藉此表達出「敬畏上帝是智慧的開端」;圖書館則位居三所學院的等距線的交叉處,顯示這個學校的目標是追求真理;連接各學院的人行步道則以水泥方塊彼此相間鋪設而成,當中留下的空間可以讓小草成長,提醒師生在真理的學習中要尊重上帝的創造。校園的規劃讓生活在其中的師生可以體會到人面對上帝與真理該有的態度。

從校園的設計中在在顯示出創校者對於設立一所高品質大學的苦心與用心。當東海新建的校舍一棟比一棟高,甚至砍伐大片樹林來擴建校舍,就呈現了辦學者的沈淪。

接著來看看台神的校園。

台神的校園由於受限於山坡地形,因此無法有完整的空間規劃,建築物只得利用有限的緩坡地,以致於台神校園建築物配置毫無中心、次第的概念。舉例來說,教堂建在台神地勢最高的地方,某種層面來說,似乎標舉了「至高上帝」的想法,但是這個最高處恰好是台神校園最邊陲(應該說是死角)的地方,以致於這座禮拜堂建築物與師生完全不親近--「至高上帝站高山看馬相刈」--師生和禮拜堂的關係大概只有每個禮拜一次師生崇拜時那二個小時,再加上近年來師生崇拜的講台常充斥謊言、私慾,真理沈淪。所以這座「禮拜堂」根本毫無功能可言,充其量只是「禮堂」,也許用高價租用時段來結婚的情侶對這禮堂的回憶還多過待了三年、四年甚至是七年學生的感情。

毫無疑問,禮拜堂本應當是神學院的中心----不論是硬體還是軟體的中心,如何讓台神重新建構「以敬拜上帝為中心的真理學習」,是一個需要努力的議題。

深夜的台北紅燈真多啊!

大年初二,不,應該是大年初三凌晨一點半,
我在睡夢中被一陣劇烈的胸痛給痛醒,
原本不以為意,想說大概是因為恩得壓在我身上,
過一會就好了。
想不到胸痛愈來愈嚴重,痛到好像心臟的位置被人用力搥打。

我立即意識到,我這個標準的「麵龜族」,已是「三高」危險族群,
會不會是高血壓、心臟病之類的狀況發作?
所以立即叫醒佳韻,請她與我一起去馬偕醫院急診。
一開始,我還可以開車,但是五分鐘之後,胸痛又加劇,
只得把車停在路邊,換佳韻駕駛。
從永和的永和路到台北中山北路這一段,
車子雖然不多,可是卻頻頻遇到紅燈,只要過兩個綠燈,就立即又遇上紅燈,
這時胸口已經痛到不行了,每當車子因為紅燈停下來,我心想,深夜的台北紅燈怎麼這麼多啊!

螫騰了好一陣子,終於在兩點多到達馬偕醫院急診室,
進去一看,哎啊,我的媽啊,新年假期的急診室怎麼這麼擁擠?
檢傷處的護士簡單的問過狀況,在我的病例上貼了一個黃色的「2號」標誌,
意思是「第二級」傷患,心想,這個等級應該可以早點看到醫生吧!
可是這一等,就等了快一個小時,不過也奇怪,胸口疼痛的症狀卻在急診室等待中慢慢緩解了。

將近三點的時候終於輪到我了。

醫生問了一下病情,要我先去照X光,她說先看看是不是氣胸,這種突然發作的胸痛氣胸的機會很高。照完X光,醫生看了一下片子,發現肺部沒有問題,所以接下來要我抽血、做心電圖。再要我躺著休息一下等報告。

一直到五點半的時候,醫生來告知檢查的結果,心臟正常,排除了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既然心臟、肺臟的檢查都正常,急診室所能做的也只有這些,進一步的診斷要我兩天後回門診找專科醫師。

這是我的新年假期驚魂記。

2007年2月15日

牧者的聖經釋義觀

前幾天前往台南加利利宣教中心參加我們與其他幾位同工合辦的SKY青春動力營。在營會中,一方面我們事奉青少年,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神學院前後期的同學有相聚的機會。
在和同學聚會中,得知近日發生的幾件事情,都和牧者聖經釋義觀有密切關係。

第一個事情是說,上個禮拜在台北有一場超大型的青年特會,與會者對這場聚會稱讚不已。不過一位同工卻對其中的一個教導困惑不已。大概是說主領者呼召青年要投入宣教,並且引用馬太福音的大使命,要在場四、五千人都出去傳福音「給人施洗」。這位講員主張既然這是聖經教導的,所以不限於牧師,當然人人可以施洗。不過這就給這位牧者的教會青年帶來困擾。因為長老教會的傳統,必須是牧師才可以施洗。

這位牧者來問我,我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我只反問他,聖經也沒有說牧師才可以講道,教會中口才恩賜比他好的人比比皆是,為什麼他的講台不讓給別人?

第二件事情則是另一位在南部也是頗負盛名的牧師,在跨中會性的牧者訓練會中主講「教會如何開辦查經班」。只是令我驚訝的是,幾年前這位牧者才親口跟我說過,「我反對教會開查經班,因為查經班往往不會解決信徒問題,反而帶給信徒困擾,所以查經班對信徒沒有幫助」。想不到幾年不見,他竟在教導「如何開查經班」。

不過等我向該教會會友查證的結果,卻有一段落差。這位牧者的教會其實從來沒有開過「查經班」,只有「聖經默想班」。因為他還是主張「信徒讀聖經,有亮光、有感動就夠了,太多參考資料不會幫助信徒」。所以「聖經默想班」的聚會就像是聚會所的型態,就是讀經、默想,然後有感動的人起來分享,就如此而已。

事實上,這位牧者這樣做我也不意外,因為他跟我分享他如何準備講道篇的時候,告訴我,他老早就不使用聖經註釋書了,他說聖經註釋書對他幫助不大,因為註釋書常常說了很多觀點,以致於最後還是自己要做個決定,既然如此,就不要用了。平常讀經靈修時把感動記錄下來,就可以發展成講道篇了。

這兩位牧師雖然一南一北,不過兩者都是「教會增長」的積極擁護者,教會發展也都受人矚目。有趣的是,這兩位牧者的聖經釋義觀更是十足的「新眼光」。堅守保守派的神學立場,卻高舉自由派的聖經觀,這是什麼教會?

2007年2月9日

一場永遠無法實現的餐敘

去年十二月聖誕節前我去探視父親的時,
原本邀約他外出用餐,
但因他身體實在太虛弱,根本無法外出,
特別是肺部功能很差,可能一陣冷風吹來
或者污濁的空氣,可能讓他馬上氣喘不已。


不過那天碰面的時候,他特別提到說,他要好好地保養身體,
希望二月九日可以大家一起在餐廳聚餐。

只是這一場餐敘已經永遠無法實現了。

那是今天,父親的生日。

對學術誠實,就是對上帝誠實

受命批改研究所選修課程「耶穌與福音書」的期末閱讀報告。數量不少,總共四十份。老師指定的閱讀書籍是:「耶穌:天啟的末日先知」。

從某個角度來說,這本書的確不好讀,對於沒有足夠新約研究背景知識、以及對新約研究歷史之爭有點認識的人來說,將是一大挑戰。

夠水準的閱讀報告都是出自研二、研三學生之手。很明顯的,大多數的研一學生無法掌握書中論述的主軸。

不過,就在批改快告一段落的時候,我忽然發現怎麼有兩三篇閱讀報告的內容似曾相似?我重新把四十份報告一一檢視過,發現有些段落怎麼大家都一模一樣?後來Google了一下,竟發現,原來這些相同的段落都是從博客來網站的書評剪貼過來的。最後重新確認,總共有四份報告直接剪貼這份書評,而未說明出處。其中一份報告,四分之三的內容甚至直接抄襲香港基督徒討論區的文章。

抄襲,一直是神學院學期報告無法根絕的問題。十年前,還沒有網路的時代,比較常見的抄襲,是把學院部寫過的文章,換個封面再交一次。或者從冷僻的書籍、文章直接抄錄成為報告。現在有了網路、有了Google之後,從網路複製就更為容易了。

這不禁讓我想起林鴻信老師十幾年前的叮嚀:「對學術誠實,就是對上帝誠實」。無法對自己的學期報告誠實負責的人,將來怎麼可能在教會中會是一個誠實的管家呢?

2007年2月8日

得得的禱告

我給得得買了一本聖經公會出版的「兒童聖經」,
每天睡覺以前,我都會講一個或兩個聖經故事給他聽,
從第一次講聖經故事開始,我就跟他約定,每聽完一個聖經小故事就要禱告,
把剛剛聽到的故事放進禱告中。
今天晚上,跟他講了耶穌醫治癱瘓病人的故事,
聽完故事,他接著就說聽完故事要禱告,我就順勢說那你帶爸爸禱告,
想不到小恩得就第一次唸出自己的禱告詞:

andrewpray.wav(抱歉,搞了好久,firefox就是沒辦法內嵌聲音檔,請自行按連結下載)

我感動的眼淚不聽使喚。

(這是他第一次禱告後,我衝到書房拿起錄音機,要他再禱告一次所錄下的)

禱告與信心

(慕安得烈,《禱告的學校》第11,12課整理)

經文:馬可11:22-24

耶穌回答說:你們當信服上帝;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何人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裡。他若心裡不疑惑,只信他所說的必成,就必給他成了。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所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





……無論是什麼」:對上帝禱告真的可以是所有的事情嗎?

只要信是得著的」:「信」和「得著」之間有什麼關係?

是得著的」和「就必得著」:兩者是不是有何不同?

禱告蒙上帝垂聽的信心是從何處發源?--你們當信服上帝


換句話說:「信是得著的」之前,必須和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


」是什麼?

信是眼睛

信是耳朵

「信心」充分發揮,成為我們靈魂的耳目,聽見上帝,看見上帝。

→信心的禱告紮根於信心的生活

→使禱告有功效的信心是上帝的恩賜

不明信心與禱告的基督徒往往把禱告的焦點放在「應許」上,而不是「應許者」之上

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的例子(創15:1-6、創17:1-4)→大有信心的人因為認識上帝,就不能不相信他的應許

在聖經中:「認識」上帝→不是「知道」有上帝→是與上帝「有親密的往來」

我們認為祈禱是從天上獲取能力的方法,而耶穌卻認為祈禱是引領我們接近神的方法。

結論:要花時間,將你的心靈在敬畏與崇拜的操練中,向那無限量的主表露信心;等神得著了你,將自己賞賜給你,信心的祈禱,就會成為你信心的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