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9日

美國行(18)回家啦!

終於,等到回家的日子了!再過一個小就要登機了,表訂禮拜四早上六點半可以到達台北。

華航在JFK第一航廈借用JAL(日航)的貴賓室。我只能說,這真是一個「陽春」的貴賓室,除了沙發椅子之外,就只有飲料供應,比起華航台北貴賓室真是差了十萬八千里。我晚餐沒吃,原是希望來這裏吃點點心,可是真是大失所望了。


(空空如也的吧台,難道JAL不會感到不好意思?不過我想這應該是華航的錯。)

不過,就要回家了,無所謂了。
(過去幾天的日記,以後再補了,所以順序可能不太一致。)



候機時無聊自拍

2006年11月25日

美國行(17)在波士頓台灣基督教會講道與主理成人主日學

記得以前台神紀念主日,我曾經要求學校派我到遠一點的地方請安報告。結果研二那一年,我和佳韻被派到屏東林邊,那一年我們兩個是全校派的最遠的學生。

今年,我在波士頓台灣基督教會為台灣神學院請安報告,大概已經創了神學院紀念主日請安最遠的紀錄,除非有人以後被派到巴西,不然沒有人可以打破我的紀錄了。

在波士頓台灣基督教會聚會令我有很深的感觸。這間教會和大多數美國的台灣人教會一樣,「分裂」一直是歷史上的傷痛。然而,自從林皙陽老師來此牧會之後,他致力於和好的工作,努力在信徒之間進行復和的工作。

而且林老師在此,為了要作學生工作,特地把房子找在地鐵站「隔壁」,他家的二樓窗外就是地鐵站的軌道,在美國,沒有人會要這種房子。按照他的經濟狀況,他大可以找一個有大庭院的房子,然而,為了方便學生來他家聚會,所以願意作此安排。

每個禮拜,學生會來他家聚會兩次,秀卿姊已經練就一身煮大鍋菜的功夫。他們教會青年團契約有三十人在聚會,所以在海外台灣人教會中,大概很少教會超過他們的規模。

雖然這間教會現階段看起來還不錯,不過短短三年前,這間教會卻是搖搖欲墜,沒有年輕人,全是上了年紀的第一代移民,原本他們心裏打算十年後,等他們都退休、老了,這間教會大概就要關門了。就像三十年前,他們年輕的時候,從美國人手中買下這間教會一樣。

更重要的是,這間教會有願意與人分享的心。他們教會存款不多,但是每年都固定支持許多宣教事工。其中也包括支持神學教育。像是一位台神校友在加州攻讀舊約博士,他們邀請他來講道,為他的學費、生活費奉獻(連機票也幫他出了)。這次台神紀念主日適逢感恩節假期,所以禮拜天做禮拜的人比較少一點,但是也為台神奉獻了美金一千六百元。

美國的台灣人教會發展不易,再加上分裂、紛爭不斷,使得先天不良,後天又失調。波士頓台灣教會的發展,確實是一個難得的例子。

美國行(16)波士頓驚鴻一撇

過去幾年來到美國,都是以紐約為中心活動,最遠就是往東幾十英里到紐澤西。這次往南最遠到DC,最北到達波士頓,我看鐵路公司的簡介,這樣的南北距離約五百英里,大概是八百公里約是台北高雄來回一次的距離。

有趣的是,如果按照Amtrak的路線介紹,這次我「經過」了不下十個州,只是都是快速通過罷了。在幾個停留的地點中,波士頓的景色最讓我印象深刻,只是停留的時間太短了,真的只是「驚鴻一撇」。甚至兩次在晚上通過高速公路時,被告知「那裡就是哈佛大學了」,唉,一片漆黑哪裡是哪裡誰知道啊!來到波士頓,竟然無緣參觀哈佛大學、MIT、BU、BC等著名學府,實在太遺憾了。

如果還有機會到美國,這裡應是我的首選!

2006年11月23日

美國行(15)感恩節火雞大餐

今天早上搭火車從Princeton到NJ叔叔家。Jonathan一早開車送我到Princeton Junction火車站搭車。謝謝他這幾天的招待與協助,讓我可以順利地從DC到達Princeton。

Jonathan預計明年可以完成博士學位回到台灣。他也熱切地期待這項計畫實現。



雖然今天是禮拜三,還不是感恩節,但是因為明天叔叔一家接受朋友的邀約要到賓州過感恩節,所以特地為了我烤了一隻大火雞,並準備了傳統的美國感恩節菜色。

照片右下角就是主菜12磅的火雞一隻,別看這一隻火雞不大,可是在烤箱裡要烤上四個小時。火雞旁邊的醬汁叫做Gravy,是用來沾火雞肉用的。因為烤完火雞後,會在烤盆裡留下不少火雞的湯汁,以前的人就會把這湯汁勾芡、調味成為醬汁,現在則不用這麼麻煩了,已經有罐頭醬汁了。

再上面一點叫做Staffin,是用麵包和豬絞肉伴炒而成。中間則是奶油玉米(有些人則是吃四季豆)。左下角則是烤蕃薯(第二天我們去的那個家庭,則是做成甜蕃薯泥)。玉米上面一點則是「蔓越莓果凍」,我第一次看到蔓越莓果凍,原來這是佐火雞肉用的。甜甜的很好吃。左上角則是馬鈴薯泥。

我的堂妹Ellen說,這就是最典型的感恩節火雞大餐,他笑著說,明天我們一模一樣的東西還要再吃一次。
感恩節大餐除了火雞肉之外,飯後各式各樣的pie也是重頭戲之一。Ellen忙了一個下午,作了兩個份量頗大的apple pie。

我真的非常感謝Uncle一家如此盛大的招待。我也感覺到自從嬸嬸一年多前癌症過世之後,Ellen跟Eugene成熟長大很多。記得幾年前來到他們家,兩個小孩幾乎不做家事,但是現在,他們會買菜、煮飯、清掃,真的很不簡單。


PS第二天禮拜四則是疲憊的一天,我們一早出發,開車四個多小時,到Eugene的乾媽的女兒家過感恩節。路程真是非常遙遠,大概是從基隆開車到墾丁吃飯,然後再連夜開回基隆一樣。回到家裡已經午夜十二點了,大家一進門就都累翻,倒頭就睡了。

美國行(14)Princeton探訪校友與使用Speer圖書館

ECBC會議結束之後,晚上十點,Jonathan開車載我回Princeton Seminary。

很高興在這裏看到幾位台神的校友,他相遇故知,真是令人高興。只是令人遺憾的是,育慧昨天晚上接到消息說他父親在浴室昏倒,頭部受到重創,然而家人並未察覺,過了一些時候才緊急送醫。由於張伯伯年歲已高(81歲),情況危急,住進加護病房。

育慧得知消息非常震驚,因此早上打電話給他的時候,他正要跟學院的教務長談論請假的問題。後來我和Jonathan趕到Chapel探望她。還好,上帝安排許多天使協助他,很快地,就訂好當天晚上的機票,而學校也體貼地讓她請假一個月。

南神的校友Chi-Yi,現在是普林斯頓神學院的音樂講師,負責禮拜設計與詩班指揮,她樂於助人的個性,使每一位在此學習的台灣學生都受到他很好的照顧。特別是育慧的事情,她前一天晚上還拿著睡袋,到育慧房間陪她過夜。第二天一早,又陪她處理所有的事情,傍晚,還要開車載育慧搭機。

我們陪育慧一起為她禱告,許多在普林斯頓的國際學生得知這件消息之後,也紛紛前來關心她,為她加油打氣。

完忙育慧的事情之後,我還有Jonathan、 Chi-Yi、還有台神校友瑪莉姊,一起到馬來西亞餐廳吃飯。回到學校之後,我就到Speer圖書館找一些資料。









Speer圖書館是世界上數一數二大的神學圖書館,照片中我所在的位置是期刊室,我粗略的算過,這裏收集的期刊超過1800種,光是數量就非常驚人。而且各種昂貴的線上資料庫均有購買,所以使用者可以輕易地收集到想要的一切資料。

在這裏讀書,其實心中滿有一種惆悵,在這裏唸書原本是我長期以來的夢想,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真能圓夢。

不過,一切的一切都放在主手中,都由他帶領。

2006年11月22日

美國行(13)ECBC會議

在這次SBL會議中,葉約翰老師特別邀請我參加禮拜一晚上的ECBC會議。ECBC會議全名是:Ethnic Chinese Biblical Colloquium

葉約翰老師分享說二十年前他開始參加SBL時,華人根本屈指可數,直到十年前,他與幾位華人聖經學者開始組成ECBC這個SBL中的小組。 這個小組的成員主要是由在美國任教的華人聖經學者所組成,核心成員大約有七八位。

今年座談主題是關於中國大陸聖經研究現況的報告。

今天晚上參加座談的成員則至少有二十位。除了先前提到幾位華人聖經學者名單外,我還記得的名字有:關嘉文教授(GTU)、鮑維鈞教授(Trinity)、還有一位耶魯大學新約博士班學生、美國天主教大學新約博士班學生、二位GTU博士班學生。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台灣背景的與會者佔了全部人數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人數最大的團體。不過還談不上是深度的參與者。也許是葉老師大力介紹,所以似乎那些核心成員都認識我了,並紛紛邀請我參與明年的會議。

明年?再說吧。

美國行(12)我不喜歡爸爸

今天打電話給佳韻, 問她和恩得好不好,佳韻把電話轉給恩得,

只聽見恩得說:「我不喜歡爸爸」。

Oh!These words made me so sad very much!

How can do that!

美國行(11)買書?買書!


每一年的SBL重頭戲之一就是這裏同時會有一個規模龐大的書展。Washington DC Convention Center 本身就是一個極為龐大的建築物,橫跨兩個Block。書展的場地就設在地下室一樓的展場大廳。眼睛目視估計,這個展覽大廳的面積不小於台北世貿中心一館的展覽廳。數百家出版社聚集在此舉行書展。

早在我離開台灣之前,彭國瑋老師給我的e-mail就是:「祝我買書愉快」。因為這裏的書實在便宜,特別是幾家大型基督教出版社,都提供非常誘人的價格,再加上是自己扛回家,運費也省下來了。

當然我知道我人性的弱點,就是我看到書不買,跟一些人逛街不買衣服一樣難過。但是現在經濟拮踞,不能大肆購買,而且我還要扛著這些龐然大物走過三個城市,為了接下來的旅程著想,我也必須限制我自己的購買慾。所以當我從台北出發時,另外準備了一個小旅行袋,這次逛書展的時候,最多就只能買一個袋子的容量,免得到時候給自己找麻煩。

到最後,我的成績還不錯,剛剛好塞滿一個提袋的空間,不過因為大部頭的書不少,就顯得十分沈重,Anyway,一切都在控制之中。

2006年11月20日

美國行(10)Alex and Julia

來DC好幾天了,明天晚上就要離開這裏,卻還沒有介紹接待我的主人:Alex and Julia















Alex是我當兵時候同梯的朋友。我們進入海巡二指部的時候只有四個人,所以我們關係還算密切。1995年退伍的時候,我們還保持聯絡的兩三年,甚至1996年我們曾在紐約碰面,一起參加City Tour以及看了「西貢小姐」舞台劇。

但是後來我們就失去聯繫了好長一段時間,一直到今年上半年,我把Alex的名字輸入Google,竟然馬上找到他的個人網站。原來他現在在DC落腳,成家立業。更重要的是他竟在美國信主受洗。

我們很快地取得聯繫。隨後SBL報名開始,我便問他是否能讓我借住幾天,他馬上一口答應。在啟程前的一通電話,他說他喜歡吃綠豆椪,所以我特地在上飛機當天早上,跑去犁記買了一盒綠豆椪。

頗負喜感的Alex還特地辦了一個小小的「頒贈綠豆椪儀式」。















Julia看到盒子裡面的廣告,看到有「芋頭酥」,馬上說,早知道我就要這個!















Alex是電腦工程師,從1996年來美留學之後,並定居於此,已經有十年的時間。女主人Julia則在企管顧問公司上班。他們有一個可愛的女兒「用心」。

來到這裏真是得到他們很大的款待也帶給他們不少麻煩,因為我每天早出晚歸,Alex常常要晚上開車到Metro接我,十分辛苦。願主紀念他們的辛勞。

美國行(9)參加Scottish Universities Reception


今天晚上一個重要的活動就是參加 Scottish Universities Reception,這是蘇格蘭地區幾間大學聯合舉辦的歡迎酒會。

原來每一年SBL年會期間,為方便各學校校友有一個聚集交誼的時間,因此各個學校都會另外找一個時間舉辦歡迎酒會。不僅如此,歡迎酒會另一個重要的功用就是提供想要申請學校的學生,可以在會場上直接跟教授會談、彼此認識。

Dr. Larry Hurtado就是要我在這個場合跟他見面。

當酒會一開始的時候,我幾乎孤立在牆角,因為完全無法融入整個會場。直到後來有一個學生主動跟我打招呼,原來他也是要跟Dr. Larry Hurtado見面,所以我們彼此加油打氣。後來又跟幾個Asbury的學生彼此招呼,互相介紹。

因為DR. Hurtado是個有名的教授,所以很多人爭著跟他說話。我只得亦步亦趨地跟在他後面。也許是纏功奏效,他轉身過來跟我說話。我先自我介紹,並向他說我們先前已經有過聯絡。不過有點失望的是,他似乎已經忘記這檔事了。不過我想也沒什麼,因為要來跟他講話的學生那麼多,而且只是一個彼此打招呼的場合,本來就不能談些什麼深入的事情。

我主動跟他說明我的論文題目、主要的想法,他聽了之後並沒有直接作評論,只是要我趕快把書面資料寄給他,並說明整個審查作業程序、流程。因為旁邊要等著跟他說話的人很多,所以趕快把時間讓給下一位。

我覺得第一次參加這種場合的困難是,除非學者的書封面印上他的相片,不然我根本不可能認出哪一位是學者,哪一位是學生。像我跟Dr. Hurtado談完之後,還想接著跟別的老師說話認識,但是遊走會場,光靠明牌根本無法辨認誰是誰,更何況今天晚上沒有配戴明牌的人佔了多數。

Anyway,走出會場時,我想:「No bad news is good news」如今回台灣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趕緊把完整的proposal寫完,這樣才能繼續進行下一階段。



這個場地設在華盛頓的君悅飯店,整個空間真是氣派豪華。

2006年11月19日

美國行(8)葉約翰老師邀約















參加SBL一個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把握機會交朋友、認識學者拓展人脈。然而我們台灣去的學生隻身在幾千人中闖蕩,要認識人談何容易,因此有人能夠引薦便很重要。

葉約翰老師是極優秀的台神畢業生,取得耶魯大學博士學位,然後就留在美國Virginia Theological Seminary任教。他從1987年就開始參加SBL,他回憶說,當時整個SBL會場只有兩個黃種人,一個是普林斯頓神學院的蕭俊良教授(新加坡人) ,另一個就是他。因此他參與SBL具有極資深的經驗,同時參與在好幾個SBL研究社群中擔任重要的職位。

由於我MTh的指導教授駱維仁博士、陳嘉式老師也是二十幾年前指導他的老師,所以透過這層關係,在幾年前他回台探親的時候曾經見過面。這次我在出發前便從台灣發電子郵件給他,他很快就回信,並同意要找時間與我見面。

非常感謝葉約翰老師,他不僅在繁忙的行程中抽空與我見面,甚至還安排了三個不同的見面場合。

他得知我積極地要和愛丁堡Dr. Hurtado聯絡,所以今天中午便先介紹一位新加坡神學院畢業,現在正在愛丁堡接受Dr. Hurtado指導的一位梁向暖小姐與我認識。中午我們一起用餐。有趣的是,我們步行到唐人街的餐廳用餐,結果遇到一群華人聖經學者。包括謝品然、謝品彰教授(他們是兄弟,一個新約,一個舊約)、曾慶豹教授(他不是學聖經的,但是他的任務是要幫中原來此「搬書」)、溫司卡教授(哈佛新約博士、任教於Andervo Newton神學院)、徐萬麟教授(台神老師)。另外還有曾在中國人民大學作訪問學者的DR. Jefferson(加拿大McMaster大學神學院)。其實今天中午的聚餐,算是有點意外,因為同樣一群學者,下個禮拜一晚上也要參與一個SBL「華裔聖經學者」的研討會。

中午簡單用過炒麵之後,葉老師和梁小姐跟我談了很久,特別針對我的研究興趣提供非常寶貴的意見,特別他們兩位十分關心我的研究題目。因為在英國,研究題目代表一切,然而,我來到此地最大的困難,就是我的腦袋完全沒有任何Idea。不過他們兩位十分鼓勵我,給了我一個大概的方向,要我繼續思考。

隨後梁小姐又與我繼續分享她成為Dr. Hurtado學生的經驗。梁小姐提供的第一手資料與經驗,實在是太寶貴了。在跟梁小姐談論的過程當中,「The Suffering of the Lord in Philippians 2:6-11」這個題目忽然就出現在腦中,雖然一切還很粗糙,不過至少已經有個大略的方向。

會談結束後,我去看書展。結果接到Jonathan的電話,我們就聚在一起聊了起來。將近半年沒見,我們還是有很多話題。特別是當我得知Jonathan可能可以在明年完成博士學位,並回到台灣,我心中實在高興。

下午六點,葉約翰老師再次邀約我、徐萬麟老師、林榮華老師(前聖光新約教授)到他府上用餐。師母為我們預備了非常精緻、豐盛的中餐,我們大約從晚上七點一直聊到晚上十點半,要不是顧慮到我還要趕Metro,否則還欲罷不能。

在這次的餐會中,我更深刻地明白葉老師學問的紮實、淵博,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教授。當分享快結束時,葉老師一一跟我們詢問我們的研究主題。輪到我的時候,我就像他報告下午構思的題目雛形。我才講了一分鐘,他馬上接下去補充了將近五分鐘,言簡意賅地把這個題目的研究歷史作一個大要介紹,以及最主要的核心議題。不僅如此,他還邀請其它兩位老師一起為我提供意見,有點像是為明天的面談作演練一樣。

我真的無法想像我是如此幸運,我可以同時藉著三位老師的指導去建構題目。當然,一切都還很粗糙,但是即便如此,這已經夠我感謝了。除此之外,這次來到DC,發現了另外一個學習的可能性,就是我可以請這些華人老師成為我的課程指導老師,只要SEAGST願意支持,我還是可以有到美國學習的機會。

美國行(7)Washington DC 印象

1996年我第一次訪問Washington DC,那時是在紐約華埠報名參加那種廉價的兩天一夜旅遊行程。那一次因為來去匆匆,談不上對WashingtonDC有什麼深刻的印象。

這一次難得有機會藉著開會之便能在DV多待幾天,比較有機會可以深入認識這個美國首都。

禮拜五中午我到大會會場Convention Center報到領取資料之後,因為預定參加的第一場討論會是在著名的華府博物館區中的Freer Gallery,我想如果搭乘地鐵來回穿梭期間,花費不貲,再加上旅遊指南也是推薦用步行,所以我便從Convention Center步行前往。

整個華盛頓博物館區佔地非常廣,東西長一英里(1.6公里),其中總共有十二座博物館,而且都有上百年的歷史。這些博物館是由一個名叫Smithsonian基金會的組織來管理,特別的是,所有的博物館全部免費參觀。















(Smithsonian基金會外觀)

Freer Gallery主要收藏亞洲文物,從中國唐朝文物到日本繪畫數量龐大。對我這個聖經研究者來說,最重要的意義就是這間博物館收藏有非常古老的新約聖經抄本,統稱為「華盛頓抄本」。為了配合SBL在華盛頓DC舉行,博物館也特別配合推出In the Beginning: Before 1000 years將館中的鎮館之寶全部拿出展覽, 從第三世紀的蒲草紙抄本到十幾世紀華麗裝飾的聖經抄本約有上百份。這真的是讓我眼界大開,因為過去修過經文校勘學,但是對抄本都是透過書本上的圖片認識,這是第一次親眼看見,心中非感動。

展覽會海報(展覽是由Freer Gallery舉辦,但是會場設在相通的Sackler Gallery裡面)

2006年11月17日

A Journey to USA (6) The Amtrak Crashed!

It's was the first time to take Amtrake, but a terrible experience to me! The Amtrak crashed!

After leaving New York Penn Station, the Amtrak had been delayed about 10 minutes. When crossing Pennsylvania, it was heavy rain. Then the train driver announced that 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 the train would delayed about 30 minutes when arriving Washington DC.

After leaving Baltimore, 30 minutes before arriving at Washington DC, the train was becoming slower, another 10 or 20minutes later, the train stoped at a very small station.

The driver announced that there was a traffic accident happened 6 miles before Washington station. The driver and conductor both could't promise when the trian would leave, therefore, hundred of passengers got off. At first, one of the conductors suggested us be calmdown and relax. On the other hand, I saw those who get off porior all crowded in the train station. This a little rail station, just like a small rail st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of Taiwan.

But I couldn't wait anymore, because it was late and I couldn't identify the location. I left the train, and found the rail station is "BWI airport rail station ." I called Alex, my friend lived in DC, and asked his help. He inquired on the google map and found I was far away from his home one hour by driving. Then we decided that I took the airport shuttle bus to the BWI airport, then he picked me up there.

There was a young friendly girl came to ask me whether I need help or not. She told me she knew the bus from BWI airport to WashingtonDC, and she suggested me I was be able to take the local bus and transfer metro when near DC. She is a good experience backpack traveler an has traveled so many places all over the world. We took the shuttle bus together. But I decided to stay in the airport terminal and waited Alex.

Anyway, I arrived at Alex's home about 11:00pm finally , 10 hours after leaving my uncle's house in New York City. Oh it was a bad day!

美國行(5)對抗時差

調整時差是長途旅行的重要課題。就我所知,以長途飛行為業的商務人士都有一套自己調整時差的辦法,只是像我這種偶爾為之的長途飛行,調整時差就很辛苦了。

特別是,像我這種想睡覺就非睡不可的特質,調整時差就更辛苦了。像昨天到達紐約的第一天,一切整頓好,可以就寢時,已經是半夜一點半,然後約早上六點鐘起床,原本我還樂觀地以為照這樣看來,第二天應該可以恢復正常了。

人算不如天算,昨天晚上只睡了 三個小時,半夜兩點半就醒來了(相對應於台灣時間,我只是『睡午覺』),然後起床上網打電話給佳韻、吃早餐、看書,一直到六點鐘再又睡著,一直到剛剛才被電話鈴聲吵醒。

想必這兩天要調整時差會很辛苦。

Anyway,收拾行禮準備前往DC了。

2006年11月15日

美國行(4)安克拉治

原本台北直飛紐約的班機在冬天是不停安克拉治的,然而因為反恐政策的緣故,所有的旅客都必須在安克拉治辦理入關手續。

這是第四次過境安克拉治,破舊的航站完全沒什麼改變。

由於此地緯度極高(北緯六十度,已經接近北極圈了),所以冬天的時候日照時間很短。我們降落時當地時間早上八點半太陽還沒出來,四周灰濛濛的一片。而地上有些積雪。猜猜看室外溫度幾度?零下十四度。所有的地勤人員幾乎都是包得像隻大笨熊。
















在我們準備離開之前,太陽才升起。
















PS在安克拉治入關時,鬧了個小笑話:
問:「你來美國作什麼」?
答:「看我Uncle」
問:「有沒有帶食物入境?」
答:「沒有」
問:「待多久?」
答:「20年」
移民局官員此時眼睛幾乎掉下來了。我發現我答非所問了,趕緊修正:
「不,我是指我Uncle已經移民二十年了,我只待兩個禮拜」。
我在想,那官員大概比我還要緊張,以為遇到如此誠實的非法移民。

美國行(3)商務艙的飲食


搭乘商務艙的一個最大特色就在於他的餐飲。坦白說,我們這種平民百姓根本無法理解這種高級餐飲的內涵,既然看不了門道,那就看熱鬧吧。

從台北起飛後約半個小時就開始晚餐的服務。空服員先在餐桌上墊上白色的桌布,然後上前菜。

今天晚餐前菜是冷盤火腿鮭魚捲。至於餐前飲料,由於我不懂品酒,所以就點了烏龍茶。







接下來則是生菜沙拉、麵包、另外一道菜也是冷盤,裡面有三樣菜色,我已經忘了內容。












今天的主菜我選了腓力牛排。坦白說,真是好吃,令我驚奇的是,原本低溫冷藏的牛排,在飛機上加熱後竟然可以維持牛肉鮮嫩的口感,真是神奇。

另外,我還點了香檳(因為這是酒單上我唯一看得懂得酒類)作佐餐酒。








最後則是水果、甜點。
甜點我選了冰淇淋。


這麼豐盛的一餐吃下來,要花上一小時,其實蠻費時的。








在飛機越過國際換日線後,飛機開始提供點心(以台灣的時間來看則算是宵夜了)。今天有兩種點心,我都點了。

第一種是我第一次吃到的「啟示鮭魚糕」,起士麵包加上鮭魚醬,真的很好吃。













第二種點心則是肉醬乾麵。這道點心就沒什麼特色了。













飛機離開安克拉治之後,就開始用早餐。由於前一次搭華航時,選到了我選了難吃的中式早餐後,今天我毫不猶豫地選了西式早餐。這也是一頓豐盛的早餐。

美國行(2)啟程雜感

坦白說,這次的出國旅程心中卻沒有一絲興奮與期待。一方面人還沒上飛機,對佳韻及恩得已是相思成災。在登機前最後一次通電話中,恩得天真地:「爸爸再見時」,我的眼淚幾乎已奪眶而出。

另一方面,這次旅程的使命卻是沈重的。因為這次在SBL會議上,與幾位教授見面的成果,將是明年是否能順利申請博士班的關鍵之一。就我目前的情況而言,如果無順利出國,而東南亞系統的新約師資又嚴重不足的情形下,我已經無法在台灣繼續博士班的課程。更重要的是,牧會時的存款,已經無法應付我們現在每個月透支的部分。

所以最遲在明年中以前,我一定要對下一個去處做一個決定。當然,這次能出國,也要感謝我媽以及岳父母幫助了過半的費用。這些錢都是他們退休後省吃簡用所積聚的。想到這真是又難過又慚愧。快四十歲了,還無法在經濟上自利。我唯一能作的,就是只有繼續努力而已。

在這次旅程中,如果我還被容許可以有什麼「奢望」,那麼我想對上帝說:「就讓這次的旅程從頭到尾都充滿你奇妙的恩典吧!

寫於CI12班機上,於安克拉治post。

2006年11月14日

美國行(1)華航貴賓室探密

今天,更正確來說,再過三十分鐘我即將登機前往美國。這次遠行最主要目的,就是要參加11/18-22在華盛頓DC舉辦的SBL年會。SBL是每年一度聖經研究界的盛會,超過八千名勝經研究學者從世界各地群集在此舉辦數百場的研討會。

我為華航貢獻多年之後,這次意外發現我竟然達到升等的標準,所以這次,可能也是這輩子唯一一次搭乘商務艙了。

成為商務艙的旅客待遇真的是不錯,有專屬的櫃臺。特別是可以使用過去可望不可及的貴賓室。為了要「撈本」,所以今天中餐故意不吃,早早來貴賓室體驗一下。

華航的貴賓室提供三種麵食,我一口氣點了牛肉麵、還有擔仔麵,另外還有一些燒賣、蒸餃、包子之類的熱食。這裏的飲料無限量供應,再加上可以免費無線上網,環境還真是不錯。好了先寫到這裏,該登機了。


2006年11月12日

嗯,我應該「改途」啦!

今天是台神紀念主日,受派到一間教會請安報告與講道。

兩場禮拜結束後,有一位姊妹很高興地對我說:「傳道,你今天講得好好聽喔,我都沒有睡著耶!」

Oh! I See!

現在我才明白,原來我「說的比唱的好聽」,也許應該「改途」來唱歌好了,不過現在才知道,.....實在太晚了。

2006年11月11日

永遠不要忘記我們是需要恩典的罪人--兼答問題兒童的來信

如果你要問我說今日基督教信仰對台灣社會最大的意義為何?我會告訴你:「從信仰來的良心」。

從四百多年前馬丁路得發動宗教改革以來,「唯獨恩典」成為基督新教信仰告白的核心。但問題是,很多人誤解了「唯獨恩典」的意義,總以為那是指「上帝的恩典多到用不完」。沒錯,上帝的恩典多到用不完,但是,他們卻忘記了馬丁路得講「唯獨恩典」時,是有其論述的基礎的,這基礎就是:「我們是需要恩典的罪人」。

我們看看,為什麼中外各國總是有許多有名的基督教領袖犯了嚴重的罪行,特別是性方面的罪。兩週前,在美國有一位同性戀的男妓,公開指出現任美國最大福音派團體之一「美國福音派聯盟」的會長「泰得.哈格得」在過去三年之中,透過網際網路與他聯絡,並且付費固定每個月一次與他進行同性性行為。此項消息一出,引起基督教界軒然大波,因為泰得本身是一位極有名望的牧師,他牧養的教會超過一萬四千人,是全美最大的教會之一。而他所領導的福音派聯盟,在美國政治界極有影響力,特別站在極端反同性戀、反墮胎的立場。這個團體是共和黨還有布希總統主要的支持者。

那位男妓不是基督徒,他是在前一陣子在電視中認出泰得的面貌,最令他氣不過的是,他在電視上高聲疾呼反對同性戀的口號,為了揭穿他這種內外不一的行為,所以決定公開此事。

一開始,泰得堅決否認,但是過了幾天之後,教會的調查小組掌握他發給該名男妓的行動電話簡訊之後,他只好黯然辭職。

為什麼泰得敢抵死不承認?因為他自認為整個過程天衣無縫,因為他與該名男妓在網路上聯絡,使用的是假名,而且為了避人耳目,他都是在外州進行性交易。只是沒想到兩年多前發的一封簡訊,卻讓他栽了跟頭。

舉這個例子不是在論便支持或反對同性戀。我的重點在於「當基督徒忘記自己是罪人、忘記自己是需要恩典的」,這時就留了空間給敵對上帝的力量動工。

類似的例子在台灣也是比比皆是。今年南部一位牧師涉嫌侵佔教會公款八千萬去投資砂石場。案件爆發以來,這位牧師打死也不認錯,他一直強調,我只是「挪用」沒有「侵佔」。沒有經過執事會授權,就把教會的公款轉到私人帳戶,就是侵佔,這還有什麼好說的----即便這位牧師當初的動機是要用這八千萬把建堂經費三億給全部賺回來。

作為一名基督徒,我相信我們都有一種共同的經驗,就是面對某些議題,其實我們都知道是非對錯,然而,因為顧及顏面、顧及「大局」,以致於死不認錯。為什麼聖經那麼強調我們要認自己的罪?請記得,這不單是只為自己要得救,而是,不認自己的罪,我們就不可能意識到自己是罪人,不意識到自己是罪人,就不會覺得自己需要恩典,不覺得自己需要恩典,那就不需要上帝了。

當走到這一步,我想你一定很清楚這代表什麼。

所以當我們用基督信仰的眼光來看待今天台灣政治發展時,你就會理解,台灣政治人物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反省的能力」。當然台面上絕大多數的政治人物都不是基督徒,我們無法用信仰的語言跟他們對話。但是你會看到,這一群人因為不需要上帝,所以從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有罪的。即使某些號稱清廉的人,真的清廉嗎?Who Knows?也許只是他們搞錢的方法比較高明罷了。

所以當我說,一個基督徒忘記自己是需要恩典的罪人,就會成為陳水扁時,這位「陳水扁」不一定是指那一位當總統的「陳水扁」,這位「陳水扁」可能深藏在我們心裏。當基督徒忘記「自己是需要恩典的罪人」時,展現出死不認錯、爭功諉過的態度,這跟那位當總統的「陳水扁」有什麼差異?

我不願意標榜自己深綠的色彩好讓自己的評論好像比較中立。我只是基於基督徒信仰反省的觀點來表達。

作為基督徒,我們當感謝上帝賜給我們信仰的良心以及勇氣來「反省」。「反省」是為了讓我們不偏離上帝的道,反省是為了讓上帝的光不斷照耀在我們裡面,「在光裡面沒有黑暗」。當然,要反省,絕對不是件簡單的事。在絕大多數的情形下,基督徒反省都要付上代價。然而,也許你覺得要為反省付上代價很苦,但不忘記,我們的主耶穌,他已經為我們每一個人的罪付上最大的代價了。

記於CI012登機前。

2006年11月9日

家庭紀律教育

三天前,佳韻媽媽用廢棄的月曆封底,作了一個表格,按照恩得每天生活表現,貼上貼紙以資鼓勵。

基本上,恩得還滿在乎他每天可以貼多少貼紙。每一次恩得可以親自貼上貼紙的時候,可以看到他是十分滿足與驕傲的。

2006年11月7日

這種神學,如何對話?

在這一期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山道期刊」中,刊登了台灣中華福音神學院舊約老師吳獻章的研究論文:「當受害者成為加害者:舊約與報復--從以斯帖記談起」。在文章第63頁中有一個段落轉載如下:「平反後若以報復作為對待仇敵的唯一方式,帶來的往往僅是短暫的平安,平安必成為高不可攀的奢侈品」。

接著,在這一段落之後有一個註腳(94)如此記載:「台灣這五十年來的歷史,就是這種不安循環的最佳寫照:過去執政黨在二二八事件中構成傷害,孕育出有報復反動心態的在野黨;政黨輪替之後,2004年選舉前一天的三一九總統槍擊案,成了泛藍眼中新的「二二八」,助燃了另一波反動與敵對」。

我個人要對吳教授這種對台灣歷史的污衊表達嚴重抗議。每個人容或對台灣歷史的發展有不同的詮釋,對一步言,對二二八事件的前因後果,對台灣政治的影響完全不知情、無知就算了,但是怎會對於他所身處的土地上所發生的歷史是如此「無情」與「絕情」,更何況是一位神學院老師在學術論文中公然發表這種言論!吳老師可能自己都不知道,當他指責「被害者變成加害者時」,他自己已經站在一個加害者的視野了。

更何況,「二二八事件」發生後的六十年中,所有政治迫害案件,國民黨除了用國家的公帑「補償」(請注意,非『賠償』)受害者家屬外,沒有一個案件的被害人真正獲得平反,沒有一個加害者為此付出政治責任,相反地,許多當年執行兩蔣恐怖政策的當事人,如今還繼續趾高氣昂地活躍在政壇之上。吳老師說:「平反後若以報復作為對待仇敵的唯一方式,帶來的往往僅是短暫的平安......」所有的政治受難者,不論是統派的陳映真、林書揚,到獨派的黃華,哪一個人真正被平反了?不,他們不僅沒有被平反,他們付出的青春與生命就被幾百萬元給打發了,所有的歷史真相還繼續掩蓋在以「國家機密」為藉口的檔案之中。這些人永遠不知道當年是被誰給出賣,他們永遠不會知道誰命令軍法官如此判決,他們永遠也無法對刑求他們的人討回公道。

過去六十年哪個政治受難者被平反了?2000年政黨輪替陳水扁當選總統,就代表在野黨被平反了?民主選舉的結果跟平不平反有什麼關連?我倒好奇「當年的在野黨成為執政黨之後,清算過誰?誰被當今的執政黨給報復了?」

吳老師指責某某派的學者忽略不談以斯帖記中某些議題時,他卻先選擇性地遺忘台灣歷史上受苦難的一群人至今尚未得到真正的安慰,公義從未被滿足。相反地,他卻不忘記迫不及待地指責『「受害者」已經變成「加害者」』。按照他的邏輯,「三一九」槍擊案就是他最有力的證據,意思是說,三一九槍擊案就是執政黨壓迫在野黨的「新二二八事件」。而在三一九當天,有那個在野黨人士走在街頭上被機槍掃射身亡?

(事實上,今年二月華神出版二二八研究專書的發表會上,吳獻章老師擔任主持人時,他就已經講過「三一九槍擊事件就是今天的二二八事件」這樣的話)

大家可以能已經忘記今年稍早二月的時候,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一本二二八專書,所惹出了大風波。先不論那本書版權上的問題,大家可能早就忘記那本書中奇特的言論:「既然教會在二二八事件中不是當事人,所以教會不用管二二八」、「本省人要感謝外省人把大陸的黃金運來台灣」、「外省人要感謝台灣人勤奮做工」。

在這本書引發風波的同時,台神的林鴻信院長主動邀約華神老師一同座談,邀請二二八受難家屬分享,希望華神老師也許是因為成長背景的差異,過去較無機會接觸、認識二二八事件,藉著聆聽受難者家屬親身分享,可以多些瞭解,在基督裡,這是台神可以主動提出協助的。

更重要的是,會議結束前,雙方老師還一起領聖餐,表達彼此接納與合一。由於這個私下的邀約並未公開,還使許多得知有這場聚會的人,表達無法理解的態度。

然而,吳獻章老師的文章所呈現的觀點無疑是對這場聖餐是最大的諷刺!原來,那場聖餐和道歉都只是華神避風頭的矯情之作罷了!現在回想起來,曠野社的蘇社長根本就不應該跟他們和解,這群人當初低聲下氣,只是「危機處理」罷了,他們骨子裡根本不認為自己對台灣歷史的無知與無情有什麼可責性!

這種神學,如何對話?

記於本年度台華神師生聯誼活動前。

2006年11月6日

「用新台幣拼了」怎解?

應該這樣說,我的英文不能算差,給學校拿來抓公差接待外國訪客、擔任課堂即席翻譯,還是把老師講義英翻中、把學生報告中翻英給老師批改,賺點鐘點費還不成問題。

這種英文程度雖不能算差,但決不能算「好」。所以要拿來應付留學英文考試就非常吃力。所以不論托福、還是IELTS總是會在某個部分吃鱉(好笑的是,每次失常的部分都不一樣)。即使有心要好好把基本功給練好,無奈事情總是纏身,無法專心。

不過話說回來,讓我願意「屢敗屢戰」,其實是來自一位老師的勉勵。這位老師當年從普林斯頓碩士班要申請博士班的時候,為了要達到托福600分,從560開始至少考了四、五次才達到600分博士班的門檻。他鼓勵我說,他原本英文也是不夠好,但總是要繼續往前衝啊,所以就拿美金跟他拼了!(以前考一次托福要100美金,這對台灣學生是一大筆負擔),聽了他的話,我就回應說,好啊,我就拿新台幣給他拼了!

安慰自己一下,人家考了五次,我才考第三次。

考一次IELTS台幣4700元,看看我考到7.0分要花多少錢?(上次考6.0分,6.5是博士班的低標,7.0比較保險)

2006年11月5日

不該發生的失誤竟然發生了

我不是要談對陳水扁被起訴的評論,
我也不是要懷念陳定南,
我只是想坦承地分享這兩天的心情。
其實這兩天我經歷了一件考驗:IELTS考試。

禮拜六早上考聽力、閱讀、寫作這三部分,
基本上還算差強人意,至少自己對聽力和寫作的進步感到滿意,
當然,原本的強項閱讀,卻失常了,
失常的原因不是因為退步,而是太貪心!
早早就被告知考閱讀絕對不要太死心眼,
遇到不會的題目馬上跳開,以免浪費時間。
而我這次從第一篇文章就急切地想把所有題目都完成。

結果第一篇文章題目做完時,已經浪費了約一分半鐘,
(總共三篇,因此平均每二十分鐘要完成一篇文章)
而第二篇文章做完時,我已經慢了七分多鐘,
偏偏第三篇文章有點複雜,提到的人名很多,
可以想像,閱讀能力再強的人,已經注定無法完成了....
這是個不該發生的失誤卻發生了。

今天下午考口語,不知怎麼,才一進英國文化協會,
整個人就緊張起來了,心臟怦怦地跳,即使拼命深呼吸也冷靜不下來,
到了考官面前,全身至甚還發抖。
其實今天考官抽中的題目,還蠻符合我的期待,
都跟社會觀察有關的,第一題問出生地,第二題問你認識那個老人,給你什麼影響。第三個問題問老人在台灣社會中的地位如何,是否會改變。

基本上,腦子裡已經勾勒出還算清楚的的答題架構,
只是過度緊張之下,結巴到不行,等到回過神來,不緊張了,
已經聽到考官「Thank you very much, bye-bye」。

考完後真的很沮喪,心情跌到谷底,真想放棄了,算了!

可是頭洗到一半了,不繼續下去也不行了。「頭過,身就過」,IELTS大概就是「頭」的部分,頭要先過,其他才能算數!

繼續用新台幣給他拼了!